[发明专利]自适应保压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31713.X | 申请日: | 2021-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3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夏斌;赵庆宏;柯钱;胡广;王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讯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0B9/00 | 分类号: | B30B9/00;B30B1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7 | 代理人: | 刘锋 |
| 地址: | 21532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机构 | ||
1.一种自适应保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保压机构包括:
机架(3);
压板(5);
驱动装置(1),安装于所述机架(3),与所述压板(5)的多个位置接触,被配置为对所述压板(5)的多个位置分别施加保压力;
多个监测传感器(9),用于分别检测所述压板(5)的多个位置的压力参数;以及
控制器(2),与所述驱动装置(1)和所述监测传感器(9)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压力参数控制所述驱动装置(1)施加到不同位置的保压力;
所述自适应保压机构还包括推板(4);
所述驱动装置(1)包括第二驱动器(11)、弹性元件(6)、多个第一驱动器(12)以及多个驱动臂(7),所述第一驱动器(12)和所述第二驱动器(11)固定于所述机架(3);
所述第一驱动器(12)具有第一输出轴(121),所述驱动臂(7)具有定位凸台(71)且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出轴(1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压板(5)螺接,所述第二驱动器(11)具有第二输出轴(111),所述第二输出轴(111)与所述推板(4)连接,所述弹性元件(6)套设于所述驱动臂(7)上,在保压时利用弹力作用于所述推板(4)以及所述定位凸台(71);
所述第一输出轴(121)与所述驱动臂(7)的连接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输出轴(121)的旋转力矩传递给所述驱动臂(7),并且所述驱动臂(7)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21)以在所述第一输出轴(121)的轴向和至少一个径向具有预定自由度的方式相互连接;
所述控制器(2)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压力参数控制所述第二驱动器(11)产生保压力,同时响应于所述压力参数减小,控制对应的所述驱动臂(7)上旋,以及响应于所述压力参数增大,控制对应的所述驱动臂(7)下旋;
其中,所述第一输出轴(121)包括凸起部(1211)以及定位销(1213),所述凸起部(1211)具有导向平面(1212),所述定位销(1213)设置于所述导向平面(1212)上,所述驱动臂(7)具有凹槽(72),在所述凹槽(72)的侧壁设置有导向槽(73),所述凸起部(1211)和所述定位销(1213)分别容置于所述凹槽(72)和导向槽(73)内;
所述导向槽(73)与所述驱动臂(7)的靠近所述第一输出轴(121)一侧的端面具有间隔,并且所述导向槽(73)贯穿所述驱动臂(7),所述定位销(1213)通过所述导向槽(73)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导向平面(1212)上;
所述导向平面(1212)和所述凹槽(72)侧壁配合以及所述定位销(1213)和所述导向槽(73)配合,以实现第一输出轴(121)与所述驱动臂(7)的连接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保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监测传感器(9)的设置位置与所述压板(5)和所述驱动臂(7)连接位置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保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4)具有多个通孔(41);
所述驱动臂(7)通过所述通孔(41)与所述第一驱动器(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保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传感器(9)包括距离传感器,所述压力参数为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的压板(5)下压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保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保压机构还包括底板(8),所述底板(8)与压板(5)对应设置,用于承载工件(10);
所述监测传感器(9)包括电容传感器,所述电容传感器具有设置于所述压板(5)的上电极板(91)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8)的下电极板(92)所述压力参数为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适应保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5)和所述底板(8)与工件(10)压合的位置具有极板收容槽(93),所述上电极板(91)和下电极板(92)设置于所述极板收容槽(93)内,以使上电极板(91)和下电极板(92)在保压时避让于工件(1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保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6)为弹簧或橡胶垫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讯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立讯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171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企业生产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飞轮外壳内壁打磨除尘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