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触线磨耗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29947.0 | 申请日: | 2021-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7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毛庆洲;李志明;杨厚昌;李北平;李家喜;郭铭;郑继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汉宁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11/24 | 分类号: | G01B1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衡滔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大学园***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磨耗 检测 方法 装置 设备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接触线磨耗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接触线的断面轮廓数据和待检测接触线的标准断面轮廓数据;根据待检测接触线的断面轮廓数据和待检测接触线的标准断面轮廓数据确定待检测接触线的磨耗量。与现有的检测人员在天窗点通过安装支架观测接触线磨耗情况相比,通过上述方式检测接触线的磨耗,无需安装支架,从而提高接触线磨耗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运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触线磨耗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接触线也称为电车线,是接触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接触线通过与电力机车上的受电弓滑动摩擦直接向电力机车输送电流。随着接触线使用时间的累计,接触线与受电弓之间不断摩擦会导致接触线出现磨损,从而影响供电质量和供电安全。
目前,在进行接触线磨耗检测时,检测人员在天窗点通过安装支架观测接触线磨耗情况。然而,采用人工检测的方式,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线磨耗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目前对于接触线进行磨耗检测时,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接触线磨耗检测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接触线的断面轮廓数据和所述待检测接触线的标准断面轮廓数据;根据所述待检测接触线的断面轮廓数据和所述待检测接触线的标准断面轮廓数据确定所述待检测接触线的磨耗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待检测接触线的断面轮廓数据和所述待检测接触线的标准断面轮廓数据;根据所述待检测接触线的断面轮廓数据和所述待检测接触线的标准断面轮廓数据确定所述待检测接触线的磨耗量。与现有的检测人员在天窗点通过安装支架观测接触线磨耗情况相比,通过上述方式检测接触线的磨耗,无需安装支架,并且采用处理器计算磨耗量,能提高接触线磨耗检测效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待检测接触线的断面轮廓数据和所述待检测接触线的标准断面轮廓数据确定所述待检测接触线的磨耗量,包括:根据所述待检测接触线的断面轮廓数据确定出多个坐标点,组成第一点集;根据所述第一点集从所述待检测接触线的标准断面轮廓数据中确定出多个坐标点,组成第二点集;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点集中的坐标点对应一个所述第二点集中的坐标点;根据每个所述第一点集中的坐标点和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二点集中的坐标点的距离确定所述待检测接触线的磨耗量。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线结构激光扫描仪沿铁道延伸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扫描的数据;每当确定所述数据中包括表征所存在的接触线的数量增加的数据时,对所述接触线进行编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接触线进行编号,在确定接触线磨耗时,可以将该接触线的编号一同呈现给工作人员,便于工作人员后续统计分析整个铁路线上各根接触线的磨耗情况。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线结构激光扫描仪沿铁道延伸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扫描的数据;每当确定所述数据中存在表征定位器的数据时,对所述定位器进行编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定位器进行编号,可以增加接触线磨耗检测方法的实用性。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接触线磨耗检测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检测接触线的断面轮廓数据和所述待检测接触线的标准断面轮廓数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检测接触线的断面轮廓数据和所述待检测接触线的标准断面轮廓数据确定所述待检测接触线的磨耗量。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待检测接触线的断面轮廓数据确定出多个坐标点,组成第一点集;根据所述第一点集从所述待检测接触线的标准断面轮廓数据中确定出多个坐标点,组成第二点集;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点集中的坐标点对应一个所述第二点集中的坐标点;根据每个所述第一点集中的坐标点和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二点集中的坐标点的距离确定所述待检测接触线的磨耗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汉宁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汉宁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99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