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汽车多彩着色外饰件电泳层附着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28623.5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8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康东;别小卫;李英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和兴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04 | 分类号: | C25D11/04;C25D11/16;C25D11/20;C25D11/22;C25D13/22;C25F3/04;C25F3/20;C23F1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王玲华;洪珊珊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汽车 多彩 着色 外饰件 电泳 附着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汽车多彩着色外饰件电泳层附着性的方法,属于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汽车多彩着色外饰件电泳层附着性的方法,包括对铝合金制品进行超声波清洗、刻蚀、电化学抛光、阳极氧化、电化学扩孔、电解着色、电泳和固化;其中电化学扩孔为直流‑交流电化学扩孔,电解着色为直流‑交流着色。并且电化学扩孔过程中通直流电的时间与通交流电的时间不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汽车多彩着色外饰件电泳层附着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铝及其合金由于重量轻、延展性好、易强化、耐腐蚀、导电好等优越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中,随着铝及其合金表面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处理方法也很多。铝合金阳极氧化是铝合金表面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将铝合金置于适当的电解液中作为阳极进行通电处理,表面产生微米级阳极氧化膜,表面是多孔蜂窝状。
上世纪60年代,欧洲开始将阳极氧化和电沉积技术相结合,由此发明了铝合金阳极氧化电解着色技术。由于该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造船、机械、建筑等方面。而我国电解着色技术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一直以来都是锡盐、锡盐电解着色工艺,并且颜色单一、着色液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差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上对电解着色的工艺条件和应用要求越来越高,多彩着色现在还没有在汽车领域大规模应用。
目前存在的铝合金多彩技术在均匀着色、长久耐蚀性、抗光老化性等方面均有所欠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具有高耐蚀性、长耐久性、高附着性的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提高汽车多彩着色外饰件电泳层附着性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提高汽车多彩着色外饰件电泳层附着性的方法,包括对铝合金制品进行超声波清洗、刻蚀、电化学抛光、阳极氧化、电化学扩孔、电解着色、电泳和固化。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化学扩孔为直流-交流电化学扩孔,电解着色为直流-交流着色。
电化学扩孔、电解着色过程是本发明的关键工艺步骤,这两个过程都先通直流电再通交流电,但是所需的溶液、电压的大小、通电的时间均有区别,根据产品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并且提供设定不同电压、时间的电化学扩孔过程与具有相同电压、时间、溶液的电解着色过程结合,可以使材料表面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作为优选,电化学扩孔过程温度为10-20℃,总时间为2-8min。
进一步优选,电化学扩孔过程在硫酸溶液中进行。
作为优选,电化学扩孔过程中直流电的电压为4-10V,交流电的电压有效值为2-8V。
作为优选,电化学扩孔过程中通直流电的时间与通交流电的时间不同。
进一步优选,电化学扩孔过程中通直流电的时间为1-4min,通交流电的时间为1-5min。
作为优选,电解着色过程温度为15-20℃,总时间为2-5min。
进一步优选,电解着色过程中直流电、交流电的电压有效值均为10-20V。
更进一步优选,电解着色过程在含有金属盐的溶液中进行,金属盐包括:硫酸亚锡、硫酸镁、硫酸镍、硫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
电解着色是影响产品颜色的重要一步,不同工艺参数下获得的产品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同。电解着色温度过高,着色均匀性变差;电压过大会导致着色速度降低,甚至造成膜脱落。并且,膜颜色通常随时间增加而加深,当通电时间较短时产生的颜色较浅,但时间过长会导致表面呈灰暗色。
作为优选,所述的超声波清洗的溶液为弱碱性去油去灰药剂,浓度为40-60g/L,时间为8-20min,超声频率为20-50kH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和兴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和兴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86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