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MT智能防错取料上料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20653.1 | 申请日: | 202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0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杨立志;李艳辉;易雲;杨东;刘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蓝眼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16/02 | 分类号: | B65H16/02;B65H19/12;B65H19/18;B65H19/2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细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8 | 代理人: | 孔祥丹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mt 智能 防错取料上料 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SMT智能防错取料上料设备,该上料设备包括机架、送料装置、接料装置、视觉检测装置和取料装置;接料装置包括第一侧牵引机构、第二侧牵引机构和接合机构;第一侧牵引机构将第一侧料盘的料带尾输送至接合机构的第一侧,第二侧牵引机构将第二侧料盘的料带头输送至接合机构的第二侧,接合机构将第一侧料盘的料带尾与第二侧料盘的料带头接合连接,送料装置还能将第二侧料盘转运至送料工位,以使第二侧料盘续接第一侧料盘上料,可通过接料装置自动化完成第一侧料盘中的料带尾与第二侧料盘的料带头的接合连接,以使第二侧料盘续接第一侧料盘上料,第二侧料盘与第一侧料盘的更换可通过自动化完成,可保证为贴片机上料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贴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MT智能防错取料上料设备。
背景技术
SMT贴片指的是在PCB基础上进行加工的系列工艺流程。送料工位的料盘可以向贴片机输送料带,以使贴片机完成贴片工作,通常情况下,当送料工位旧料盘中的料带即将耗尽,需要操作人员将送料工位上的旧料盘取下,取来新料盘,并将新料盘的料带头和旧料盘的料带尾通过接料机接合,再将新料盘放置在送料工位续接旧料盘上料,操作人员的人工操作致使工作效率较低,人工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SMT智能防错取料上料设备,旨在解决现有贴片机上料通过人工完成,致使工作效率较低,人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MT智能防错取料上料设备,包括:机架、送料装置、接料装置、视觉检测装置和取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所述接料装置、所述视觉检测装置和所述取料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送料装置能抓取并转移送料工位的第一侧料盘,所述取料装置能抓取并转移取料工位的第二侧料盘,所述视觉检测装置视觉检测所述第一侧料盘和所述第二侧料盘;
所述接料装置包括第一侧牵引机构、第二侧牵引机构和接合机构;所述第一侧牵引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侧料盘的料带尾输送至所述接合机构的第一侧,所述第二侧牵引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二侧料盘的料带头输送至所述接合机构的第二侧,所述接合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侧料盘的料带尾与所述第二侧料盘的料带头接合连接,所述送料装置还能将所述第二侧料盘转运至所述送料工位,以使所述第二侧料盘续接所述第一侧料盘上料。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SMT智能防错取料上料设备还包括缓存装置,所述缓存装置包括第一缓存机构和第二缓存机构,所述第一侧料盘的料带能缠绕于所述第一缓存机构和所述第二缓存机构上,所述第一缓存机构能相对所述第二缓存机构背离,以将所述第一侧料盘的料带缓存在所述第一缓存机构和所述第二缓存机构之间。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SMT智能防错取料上料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移动架,所述移动架滑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缓存装置设置于所述移动架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驱动所述移动架靠近所述第一侧料盘的料带,以将所述第一侧料盘的料带缠绕在所述缓存装置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能驱动所述移动架背离所述料带,以使所述料带脱离所述缓存装置。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牵引机构设置于所述移动架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驱动所述移动架移动,以使所述第一侧牵引机构与所述接合机构的第一侧对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能驱动所述移动架移动,以将所述料带牵引离开所述接合机构。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SMT智能防错取料上料设备还包括第一层及与所述第一层间隔设置的第二层,所述送料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层,并用于将所述第一侧料盘和所述第二侧料盘在所述第一层的各工位之间转移,所述取料装置、所述第二侧牵引机构和所述接合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层;
所述SMT智能防错取料上料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侧牵引机构在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转移。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视觉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侧料盘,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侧料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蓝眼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蓝眼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06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坑变形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弯管无损伤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