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互穿网络包载双层微球的双缓释载药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12992.5 | 申请日: | 2021-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8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阳;安美文;王馨悦;所楠楠;丁婧;颜晓蝶;张文慧;郭继强;杜苗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L26/00 | 分类号: | A61L26/00;C08F220/06;C08F220/34;C08F220/28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翟冲燕 |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互穿 网络 双层 双缓释载 药水 凝胶 敷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烧伤皮肤创面修复的医用敷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半互穿网络包载双层微球的双缓释载药水凝胶敷料,以丙烯酸为pH敏感性单体,以甲基丙烯酸2‑乙酯、寡聚(乙二醇)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为温度敏感性单体的pH/温度双敏型智能水凝胶,包载消炎药物硫酸庆大霉素;通过高压静电滴注法制备包载牛血清白蛋白的海藻酸钙核心球,在核心球的表面包覆载有抗菌药物阿奇霉素的壳聚糖壳层,形成双层微球,并将该微球载入上述水凝胶,得到可精准缓释两种药物和一种蛋白的水凝胶敷料。根据创面微环境的pH/温度变化,该水凝胶可以达到药物的精准控释、提高药物利用率,是一种综合性能良好的半互穿网络结合双层微球结构的新型双缓释载药水凝胶敷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烧伤皮肤创面修复用医用敷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互穿网络包载双层微球的双缓释载药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烧伤引起的皮肤受损,极易导致细菌感染,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医用敷料作为伤口处的覆盖物,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可以替代受损皮肤起到暂时性屏障作用,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环境。目前多数医用敷料为泡沫型敷料,若伤口出现大量渗液,吸收了大量渗液的泡沫反渗到创面上,创面长时间浸泡在渗液中容易出现发白、溃烂等现象。正常皮肤表面pH值为4.0-6.0、温度为36-37℃,在创面愈合的不同阶段,伴随着生理变化,皮肤表面微环境的pH值和温度会不断发生改变。水凝胶载药敷料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良好,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传统水凝胶载药敷料具有结构不均一、不能精准释放药物等缺陷。因此,研发出一种能根据烧伤创口处不同时期的微环境pH和温度变化的新型智能型载药水凝胶敷料,是临床的迫切需求。
微球具有最小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可以提高包封率,降低药物释放速率,减少突释现象,其作为药物载体持续、可控的释放药物到达目标组织,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系统。水凝胶是一种以水为分散介质的亲水但又不溶于水的三维网络结构高分子体系,疏松多孔的结构使其能够包载药物,通过环境应答控制药物释放速率,实现药物缓释。制备微球的壳聚糖、海藻酸钠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所载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传统泡沫型医用敷料会吸收大量渗液并反渗到创面上、造成创面发白溃烂的现象,提供了一种半互穿网络包载双层微球的双缓释载药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物理交联的方法,利用过硫酸钾和硫代硫酸钠构成氧化还原体系,产生自由基,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温度/pH双敏感水凝胶,并载入双层微球。
本发明由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半互穿网络包载双层微球的双缓释载药水凝胶敷料,以丙烯酸为pH敏感性单体,以甲基丙烯酸2-乙酯、寡聚(乙二醇)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为温度敏感性单体的pH/温度双敏型智能水凝胶,包载消炎药物硫酸庆大霉素;通过高压静电滴注法制备包载牛血清白蛋白的海藻酸钙核心球,在核心球的表面包覆载有抗菌药物阿奇霉素的壳聚糖壳层,形成双层微球,将双层微球载入所得pH/温度双敏型智能水凝胶,得到半互穿网络包载双层微球的双缓释载药水凝胶敷料。
制备所述的半互穿网络包载双层微球的双缓释载药水凝胶敷料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制备包载牛血清白蛋白的海藻酸钙核心球:在质量浓度为1%~5%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牛血清白蛋白,搅拌混合均匀,混合溶液通过高压静电滴注法匀速滴入质量浓度为1%~5%的氯化钙溶液中,同时以300 r/min的速度搅拌2 h使海藻酸钠与钙离子交联,反应完成后抽滤除去残留溶液,然后用质量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冲洗后收集微球即为海藻酸钙-牛血清白蛋白核心球;其中:牛血清白蛋白与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5~50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29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