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烟探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08920.3 | 申请日: | 202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4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方华松;李原;孙宝承;肖飞;李建文;林特君;李银凡;陈军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岭澳核电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10 | 分类号: | G08B17/10;G08B17/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俞春雷 |
地址: | 215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探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感烟探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设定阈值,采集数据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运算,输出运算结果,将运算结果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对,当运算结果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时,输出报警信号;当运算结果小于所述阈值时,重复所述运算和比对;所述运算包括温度判定算法、烟雾浓度判定算法、CO浓度判定算法和CO2浓度判定算法。本发明的感烟探测方法通过将温度判定算法、烟雾浓度判定算法、CO浓度判定算法和CO2浓度判定算法四种算法复合,同时监测环境中的温度、烟雾浓度、CO浓度和CO2浓度,只有当四项参数均满足发生火灾的条件时才会发出报警信号,有利于提高火灾报警的精确度,有效识别“火灾烟”和“非火灾烟”,避免误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消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烟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火灾探测器是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部件,犹如人体系统的“感觉器官”,不间断地监视和探测被保护区域的火灾初期信号。目前核电站广泛使用的传统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主要由一个特定波长的发射管和一个接收管组成,形成一个光路,称为单光路迷宫。因核电场所内环境较为复杂且湿度很大,在实际使用中,容易受灰尘、水蒸气等“非火灾烟”影响,使得探测器不能有效识别“火灾烟”和“火灾烟”,而引起探测器误报、漏报、故障等情况且频繁发生,这对火灾预防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感烟探测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火灾探测器在高湿环境下无法有效识别“火灾烟”和“非火灾烟”,易发生误报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感烟探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设定阈值,采集数据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运算,输出运算结果,将运算结果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对,当运算结果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时,输出报警信号;当运算结果小于所述阈值时,重复所述运算和比对;
所述数据包括温度数据、烟雾浓度数据、CO浓度数据、CO2浓度数据,所述阈值包括温度响应阈值、烟雾浓度响应阈值、CO浓度响应阈值、CO2浓度响应阈值,所述运算包括温度判定算法、烟雾浓度判定算法、CO浓度判定算法和CO2浓度判定算法。
一般建筑物的火灾特性主要表现为:周围环境温度迅速升高,环境中的CO和CO2浓度升高,产生大量颗粒物,红外辐射强度持续增加,明火伴随着紫外强度增加。本发明通过采集温度传感器信号、红外对射管信号、CO传感器信号和CO2传感器信号,并对采集到的四组数据进行温度判定算法、烟雾浓度判定算法、CO浓度判定算法和CO2浓度判定算法四种算法复合运算以及逻辑判定,对当前是否为火灾状态进行判断,当判定为火灾时即输出报警信号,提醒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处理和抢救。通过四种算法的复合,同时判断四项参数,只有在四种算法的运算结果均符合预警条件时才会判定为发生火灾,从而提高火灾报警的精确度,有效识别“火灾烟”和“非火灾烟”,避免误报情况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温度判定算法、烟雾浓度判定算法、CO浓度判定算法和CO2浓度判定算法同时进行,并在温度、烟雾浓度、CO浓度、CO2浓度的运算结果均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时,输出报警信号。避免由于每组数据运算时间不一致,错过最佳报警时机,耽误了初期火情的及时处理而引起严重后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每组响应阈值均包括最大值响应阈值、平均值响应阈值和变化率响应阈值。每组算法中的响应阈值均包括最大值、平均值和变化率,每组算法均通过计算该组数据的最大值、平均值和变化率并与对应的响应阈值进行比较,根据判定条件判断该组数据是否满足火灾预警条件。通过连续计算一组数据在对应算法中的三个指标参数进行逐级判断,有利于提高判断火灾发生情况的精确度,减少误报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岭澳核电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岭澳核电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89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