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烟探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08920.3 | 申请日: | 202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4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方华松;李原;孙宝承;肖飞;李建文;林特君;李银凡;陈军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岭澳核电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10 | 分类号: | G08B17/10;G08B17/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俞春雷 |
地址: | 215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探测 方法 | ||
1.一种感烟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设定阈值,采集数据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运算,输出运算结果,将运算结果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对,当运算结果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时,输出报警信号;当运算结果小于所述阈值时,重复所述运算和比对;
所述数据包括温度数据、烟雾浓度数据、CO浓度数据、CO2浓度数据,所述阈值包括温度响应阈值、烟雾浓度响应阈值、CO浓度响应阈值、CO2浓度响应阈值,所述运算包括温度判定算法、烟雾浓度判定算法、CO浓度判定算法和CO2浓度判定算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烟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判定算法、烟雾浓度判定算法、CO浓度判定算法和CO2浓度判定算法同时进行,并在温度、烟雾浓度、CO浓度、CO2浓度的运算结果均大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阈值时,输出报警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烟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组响应阈值均包括最大值响应阈值、平均值响应阈值和变化率响应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感烟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包括如下步骤:
1)计算所述数据的最大值并将所述最大值与所述最大值响应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最大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最大值响应阈值时,进行下一步;当所述最大值小于所述最大值响应阈值时,继续计算下一组数据;
2)计算所述数据的平均值并将所述平均值与所述平均值响应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平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平均值响应阈值时,进行下一步;当所述平均值小于所述平均值响应阈值时,返回步骤1)计算下一组数据;
3)计算所述数据的变化率并将所述变化率与所述变化率响应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变化率大于或等于所述变化率响应阈值时,输出预警信号;当所述变化率小于所述变化率响应阈值时,返回步骤1)计算下一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感烟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温度、烟雾浓度、CO浓度、CO2浓度的判定算法均输出预警信号时,输出所述报警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感烟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响应阈值包括温度最大值响应阈值、温度平均值响应阈值和温度变化率响应阈值;所述温度判定算法包括如下步骤:
1)计算所述温度数据的最大值并将该最大值与所述温度最大值响应阈值进行比较,当该最大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温度最大值响应阈值时,进行下一步;当该最大值小于所述温度最大值响应阈值时,继续计算下一组数据;
2)计算所述温度数据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与所述温度平均值响应阈值进行比较,当该平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温度平均值响应阈值时,进行下一步;当该平均值小于所述温度平均值响应阈值时,返回步骤1)计算下一组数据;
3)计算所述温度数据的变化率并将该变化率与所述温度变化率响应阈值进行比较,当该变化率大于或等于所述温度变化率响应阈值时,输出预警信号;当该变化率小于所述温度变化率响应阈值时,返回步骤1)计算下一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感烟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浓度响应阈值包括烟雾浓度最大值响应阈值、烟雾浓度平均值响应阈值和烟雾浓度变化率响应阈值;所述烟雾浓度判定算法包括如下步骤:
1)计算所述烟雾浓度数据的最大值并将该最大值与所述烟雾浓度最大值响应阈值进行比较,当该最大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烟雾浓度最大值响应阈值时,进行下一步;当该最大值小于所述烟雾浓度最大值响应阈值时,继续计算下一组数据;
2)计算所述烟雾浓度数据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与所述烟雾浓度平均值响应阈值进行比较,当该平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烟雾浓度平均值响应阈值时,进行下一步;当该平均值小于所述烟雾浓度平均值响应阈值时,返回步骤1)计算下一组数据;
3)计算所述烟雾浓度数据的变化率并将该变化率与所述烟雾浓度变化率响应阈值进行比较,当该变化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烟雾浓度变化率响应阈值时,输出预警信号;当该变化率小于所述烟雾浓度变化率响应阈值时,返回步骤1)计算下一组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岭澳核电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岭澳核电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892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