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组装的自动压线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99308.4 | 申请日: | 2021-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3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 发明(设计)人: | 杨淑群;赵健;方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R43/20 | 分类号: | H01R43/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智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3 | 代理人: | 姜晓艳 |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连接器 组装 自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自动控制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组装的自动压线方法,包括利用夹持系统将送销工具从第一承载工作台上拿起,转运放置到电动操作台上,并由电动操作台对所述送销工具进行固定;利用夹持系统将线缆从第二承载工作台上拿起,转运至送销工具的压线开口处的正上方;利用压线系统的滚轮沿送销工具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将线缆压入送销工具的压线开口内部;利用夹持系统牵引线缆一端,使其沿送销工具的压线开口移动,直至线缆的金属接触件端卡在送销工具的端部;利用视觉系统检测压线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则报警;若合格,重复执行上述步骤,完成下一个送销工具的自动压线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控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组装的自动压线方法。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的基础元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电连接器在民航飞机中使用量大,且种类多,在航空航天领域,任何一个电连接器的失效,都会对航空航天飞行带来巨大的威胁。
电连接器在出厂时后,使用前,仍需要对电连接器进行组装,其中涉及先进行线缆与金属接触件的连接,再进行金属接触件与电连接器本体的组装。线缆与金属接触件的连接方式可使用压接或者焊接,而带金属接触件的线缆与电连接器的组装需要专门的送销工具进行,具体步骤简化为:将线缆压入送销工具中,再使用送销工具将金属接触件插入电连接器本体,这一过程是控制组装质量的标准化流程,但目前的组装方式依然为人工组装,动作繁多,且同一送销工具需多次使用,效率低下,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组装的自动压线方法,解决了现有方法多为人工组装,动作繁多、效率低下等问题。
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组装的自动压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夹持系统将送销工具从第一承载工作台上拿起,转运放置到电动操作台上,并由电动操作台对所述送销工具进行固定;
步骤二、利用夹持系统将线缆从第二承载工作台上拿起,转运至送销工具的压线开口处的正上方;
步骤三、利用压线系统的滚轮沿送销工具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将线缆压入送销工具的压线开口内部;
步骤四、利用夹持系统牵引线缆一端,使其沿送销工具的压线开口移动,直至线缆的金属接触件端卡在送销工具的端部;
步骤五、利用视觉系统检测压线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则报警;若合格,重复执行步骤一至五,完成下一个送销工具的自动压线操作。
进一步,利用视觉系统对送销工具、线缆的型号、位置和尺寸进行识别,并传送给夹持系统。
进一步,所述夹持系统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机械臂,它们布置在电动工作台的两侧,分别用于夹持送销工具或者线缆的端部,并能够带动送销工具或者线缆移动;
所述压线系统设置在电动操作台的上方,包括滑轨、以及能够沿滑轨移动的滚轮,所述滑轨的设置方向与固定在电动操作台上的送销工具的压线开口一致;
所述视觉系统包括两台工业相机,其分别通过转动机构与两个机械臂连接在一起,所述转动机构用于带动工业相机转动,实现全方位拍摄。
进一步,所述夹持系统的两个机械臂分别夹持线缆的端部,将其转运至固定在电动操作台上的送销工具的压线开口处的正上方,然后,压线系统的滚轮下移,并沿滑轨移动,通过自身转动将线缆逐步压入压线开口的内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承载工作台、第二承载工作台均包括采用传送带形式的传送机构,其上均顺序设置有承载送销工具或者线缆的多个凹槽。
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93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再保险结构的可视化设计方法
- 下一篇: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