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雷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95428.7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8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夕亮;张凯;冉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胡影;李红标 |
地址: | 100130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雷 车身 结构 具有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雷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防雷车身结构包括:车身,所述车身上具有腔室,所述车身上具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开口;防雷结构,所述防雷结构设置在所述车身的底侧。通过在车身的底侧设置防雷结构可以有效地将爆炸后的能量转化为底部防雷结构的变形内能和整车向上运动的动能,极大降低了底板的变形,彻底缓解了乘员的脚部和下肢可能产生的伤害,能够更好地保护驾乘人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雷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当地雷爆炸时,爆炸载荷从车辆底部向上传播,底部防雷结构易发生大变形,会使车身悬置冲击车身底板,导致车身悬置附近的车身底板发生较大变形。车身前部底板上的悬置一般处于驾驶员和副驾驶员侧脚部附近,爆炸过程中悬置附近底板的较大变形会对乘员的脚部和下肢产生极大潜在伤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防雷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防雷车身结构,包括:
车身,所述车身上具有腔室,所述车身上具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开口;
防雷结构,所述防雷结构设置在所述车身的底侧。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包括:
底板;
顶板,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间隔开设置;
左侧板,所述左侧板的上边沿与所述顶板的左边沿连接,所述左侧板的下边沿与所述底板的左边沿连接;
右侧板,所述右侧板的上边沿与所述顶板的右边沿连接,所述右侧板的下边沿与所述底板的右边沿连接;
后板,所述后板的上边沿与所述顶板的后边沿连接,所述后板的下边沿与所述底板的后边沿连接,所述后板的左边沿与所述左侧板的后边沿连接,所述后板的右边沿与所述右侧板的后边沿连接;
前板,所述前板的上边沿与所述顶板的前边沿连接,所述前板的下边沿与所述底板的前边沿连接,所述前板的左边沿与所述左侧板的前边沿连接,所述前板的右边沿与所述右侧板的前边沿连接;
所述防雷结构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底侧。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包括:
上左侧板,所述上左侧板的上边沿与所述顶板的左边沿连接,所述上左侧板的后边沿与所述后板的左边沿连接,所述上左侧板的前边沿与所述前板的左边沿连接;
下左侧板,所述下左侧板的上边沿与所述上左侧板的下边沿连接,所述下左侧板的下边沿与所述底板的左边沿连接,所述下左侧板的后边沿与所述后板的左边沿连接,所述下左侧板的前边沿与所述前板的左边沿连接,所述下左侧板与所述上左侧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下左侧板的上边沿与所述上左侧板的下边沿向外倾斜突出。
进一步地,所述右侧板包括:
上右侧板,所述上右侧板的上边沿与所述顶板的右边沿连接,所述上右侧板的后边沿与所述后板的右边沿连接,所述上右侧板的前边沿与所述前板的右边沿连接;
下右侧板,所述下右侧板的上边沿与所述上右侧板的下边沿连接,所述下右侧板的下边沿与所述底板的右边沿连接,所述下右侧板的后边沿与所述后板的右边沿连接,所述下右侧板的前边沿与所述前板的右边沿连接,所述下右侧板与所述上右侧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下右侧板的上边沿与所述上右侧板的下边沿向外倾斜突出。
进一步地,所述前板包括:
上前板,所述上前板的上边沿与所述顶板的前边沿连接,所述上前板的左边沿与所述左侧板的前边沿连接,所述上前板的右边沿与所述右侧板的前边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54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