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段式大豆劣变耐性鉴定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90968.6 | 申请日: | 202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92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杰;宁德娇;郭小红;梁江;陈渊;韦清源;汤复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C1/02 | 分类号: | A01C1/02;A01C1/00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之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28 | 代理人: | 戴燕桃;汪治兴 |
地址: | 530007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段式 大豆 耐性 鉴定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大豆种子鉴定方法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分段式大豆劣变耐性鉴定方法及其应用,其鉴定方法包括:(1)设置对照组;(2)将待鉴定材料和公共对照一同进行T5处理;(3)进行发芽试验;(4)统计正常芽数、轻度损伤芽数、损伤芽数和严重损伤芽数,并计算综合发芽力值V=正常芽率+90%*轻度损伤率+60%*损伤率+20%*严重损伤率;(5)根据综合发芽力值V判断耐劣变等级;或者采用不同其他处理再进一步判断耐劣变等级。本申请采用分段式鉴定方法,即设置多个处理点进行抗性鉴定,并充分考虑大豆材料在不同损伤程度下的发芽力,采用综合发芽力值来作为劣变抗性鉴定等级的依据,可以把所有种质的劣变抗性鉴定出来,鉴定方法更加科学合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豆种子鉴定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段式大豆劣变耐性鉴定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南方春大豆成熟时及收获后均面临着高温高湿条件,种子容易发生劣变使得种子活力降低,且大豆种子在常温储存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而致使种子活力丧失快,严重影响着南方春大豆的发展。大豆起源于我国,我国有着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且相关研究表明在种子耐劣变上大豆种质资源中存在极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建立合理的大豆劣变鉴定方法,对筛选耐劣变大豆种质,选育耐劣变大豆品种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往的大豆劣变鉴定方法往往设置某一特定的温度或者处理的程度,并用单一的发芽率来衡量,如果设置劣变条件过于强烈,这大部分种质都没有发芽率,很难区分这些发芽率都为零的种质,如果劣变条件过于温和,不耐劣变的种质可区分开,但是抗性强的种质发芽率都为90%以上,又不能把耐劣变的种质区分开。因此这种传统的鉴定方法很难把所有种质耐劣变的抗性有效区分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分段式大豆劣变耐性鉴定方法及其应用,通过设置多个处理点进行抗性鉴定,更科学合理地把所有种质的劣变抗性鉴定出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段式大豆劣变耐性鉴定方法,包括:
(1)选择劣变处理表现稳定的大豆品种D1和D2做公共对照;
(2)将待鉴定材料和公共对照D1一同进行T5处理;T5处理为在温度为45℃、相对湿度为85%的老化箱中老化处理5天;
(3)将步骤(2)处理后的材料用标准发芽法进行发芽试验;
(4)发芽结束后统计待鉴定材料和公共对照材料的正常芽数、轻度损伤芽数、损伤芽数和严重损伤芽数,并计算各材料的正常芽率、轻度损伤率、损伤率和严重损伤率,然后按照综合发芽力计算公式计算待鉴定材料经过T5处理后的综合发芽力值V5;
其中,所述综合发芽力计算公式为:V=正常芽率+90%*轻度损伤率+60%*损伤率+20%*严重损伤率;此公式中,不仅考虑了正常发芽率,也充分考虑了不同程度损伤时的发芽率力,通过综合发芽力来判断鉴定材料的耐劣变等级,结果更科学、准确。其中,轻度损伤芽中,植株平均仅有10%的损伤,即90%为正常的,因此,其系数取90%,其他系数依次类推。
(51)若公共对照材料D1的综合发芽力值超过误差范围,则待鉴定材料的综合发芽力值作废;
(52)若公共对照材料D1的综合发芽力值在误差范围内,且待鉴定材料的综合发芽力值0<V5≤90%,则根据鉴定材料的综合发芽力值V5确定耐劣变等级;
(53)若公共对照材料D1的综合发芽力值在误差范围内,且待鉴定材料的综合发芽力值V5>90%,则把该材料连同公共对照材料D2进行T8处理,T8处理为在温度为45℃、相对湿度为85%的老化箱中老化处理8天;然后计算待鉴定材料经过T8处理后的综合发芽力值V8;
(531)若公共对照材料D2的综合发芽力值超过误差范围,则待鉴定材料的综合发芽力值作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09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