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针菇保鲜剂及其保鲜储存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86589.X | 申请日: | 2021-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6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林;张莉;厉芳;朱彬峰;张俊保;郑敬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康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B7/154 | 分类号: | A23B7/15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黄雪兰 |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针菇 保鲜剂 及其 保鲜 储存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针菇保鲜剂及其保鲜储存方法,具体涉及农业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运用综合保鲜技术,在金针菇采收之前通过特制的金针菇保鲜剂进行保鲜处理,然后对采收后的新鲜金针菇及时进行1‑MCP处理,同时结合最新的纳米气调包装保鲜技术,改变单一保鲜措施造成的保鲜效果不明显、原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不但能最大程度减少金针菇质量的损失和褐变的程度,抑制其腐烂变质,而且能有效地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可以维持采后金针菇的贮藏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贮藏时间,经感官评定,该条件下处理的金针菇在温度4℃、相对湿度75%‑80%的环境中贮藏16d后仍具有食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金针菇保鲜剂及其保鲜储存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菇以鲜食为主,部分加工为罐头产品或干制,新鲜金针菇因其含水量大且呼吸作用强,容易发生褐变现象,常规贮藏货架期很短,金针菇采收后存在明显的后熟作用特征,主要表现在菌盖伸张、菌褶发育、菌柄伸长、纤维化、孢子形成与弹射等方面,后熟作用直接影响其商品价值,因此,研究一种金针菇保鲜剂及其保鲜储存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针菇保鲜剂及其保鲜储存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新鲜金针菇因其含水量大且呼吸作用强,容易发生褐变现象,常规贮藏货架期很短,金针菇采收后存在明显的后熟作用特征,主要表现在菌盖伸张、菌褶发育、菌柄伸长、纤维化、孢子形成与弹射等方面,后熟作用直接影响其商品价值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针菇保鲜剂,所述金针菇保鲜剂包括以下组成部分:1-MCP、溶剂、黑虎掌子实体酶提取液、棘托竹荪子实体酶提取液、壳聚糖、葡萄籽提取物、无水乙醇、Tween-80和无菌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金针菇保鲜剂的制备方法为: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将葡萄籽提取物、无水乙醇加入到无菌水中,用玻璃棒搅拌,使葡萄籽提取物溶解,得到A溶液,然后在A溶液中加入黑虎掌子实体酶提取液、棘托竹荪子实体酶提取液和壳聚糖,并使用玻璃棒混合均匀后缓慢倒入Tween-80,再加入无菌水定容,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得到金针菇保鲜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葡萄籽提取物的质量份为1-20g,所述无水乙醇的质量份为1-50ml、所述Tween-80的质量份为0.3-0.5ml,所述黑虎掌子实体酶提取液的质量份为2-3ml、所述棘托竹荪子实体酶提取液的质量份为1-2ml、所述壳聚糖的质量份为2-3ml。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黑虎掌子实体酶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计,称取3-5份虎掌菌子实体于300L夹层锅中,加入50-100份蒸馏水,分别一次加入木瓜蛋白酶0.01-0.05份、纤维素酶0.01-0.05份,通入蒸汽加热至40-60℃,保温0.5-2h,然后加入200份蒸馏水,升温至65-80℃,保温1-2h,倒出混合物,自然降温,4000r/min离心10-20min,取上清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2-1/4,即得虎掌菌子实体酶提液。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棘托竹荪子实体酶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称取3-5份棘托竹荪子实体于300L夹层锅中,加入50-100份蒸馏水,分别一次加入木瓜蛋白酶0.01-0.05份、纤维素酶0.01-0.05份,通入蒸汽加热至40-60℃,保温0.5-2h,然后加入200份蒸馏水,升温至65-80℃,保温12h,倒出混合物,自然降温,4000r/min离心10-20min,取上清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2-1/4,即得棘托竹荪子实体酶提液。
一种金针菇保鲜剂的保鲜储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八分熟的金针菇实体进行采收,采收前一天停止加湿处理,然后均匀的喷洒一层金针菇保鲜剂,然后等待金针菇实体表面的保鲜剂完全干爽后开始采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康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康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65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