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汽车热成型的超高强铝合金板材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82025.9 | 申请日: | 2021-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71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 发明(设计)人: | 冯毅;黄光杰;黄利;宋磊峰;周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K20/12 | 分类号: | B23K20/12;B23K20/24;B23K20/26;B32B15/01;B32B15/20;B32B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科华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115 | 代理人: | 王丽 |
| 地址: | 40114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汽车 成型 高强 铝合金 板材 及其 制备 工艺 | ||
1.基于汽车热成型的超高强铝合金板材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铝合金板(1)和下层铝合金板(2),所述上层铝合金板(1)和下层铝合金板(2)的中间水平线位置上设置有中心衔接条(401),所述中心衔接条(401)的两侧呈对称分布设置有配合衔接条(402),所述配合衔接条(402)沿上层铝合金板(1)和下层铝合金板(2)的设置长度方向呈均匀分布;
所述上层铝合金板(1)和下层铝合金板(2)中间位置沿中心衔接条(401)和配合衔接条(402)的轮廓线外侧设置有填充料(5),所述填充料(5)为高纯铝金属粉末和混合添加粉末的组合物;
每个所述配合衔接条(402)末端均开设有铆钉位(9),每个所述铆钉位(9)上均设置有铆钉(3),每个所述铆钉(3)依次贯穿下层铝合金板(2)、配合衔接条(402)、填充料(5)和上层铝合金板(1);
所述下层铝合金板(2)、配合衔接条(402)、填充料(5)和上层铝合金板(1)之间相互接触且通过摩擦焊工艺形成超高强铝合金板材;
所述超高强铝合金板材在制备过程中沿上层铝合金板(1)或下层铝合金板(2)的设置长度依次设置有摩擦焊接工位(6)、铆节定位工位(7)以及入料工位(8),且所述超高强铝合金板材制备过程中的行进方向沿从入料工位(8)到摩擦焊接工位(6)的方向;
所述超高强铝合金板材的制备工艺中包含有板材型号类别以及填充料(5)的选择、摩擦焊接工位(6)的温度控制以及铆节定位工位(7)的选择三个部分;
所述超高强铝合金板的制备工艺的步骤包括如下部分:
Z1:确认上层铝合金板(1)和下层铝合金板(2)的设置位置,并在上层铝合金板(1)和下层铝合金板(2)设置好中心衔接条(401)和配合衔接条(402),并确认好配合衔接条(402)的设置方式,起到了加固铝合金内部的结构,具有较高的热塑性和强度;
Z2:将上层铝合金板(1)和下层铝合金板(2)一端固定在牵引装置中,并使上层铝合金板(1)和下层铝合金板(2)分别穿过摩擦焊机的活动工位处和铆接机的活动工位处,并且在上层铝合金板(1)和下层铝合金板(2)的入料工位(8)添加填充料(5);
Z3:在牵引机的作用,带动上层铝合金板(1)和下层铝合金板(2)同时沿向摩擦焊接工位(6)处移动,直至移动到对应位置后,牵引机停止运动,而摩擦焊机对摩擦焊接工位(6)处的上层铝合金板(1)和下层铝合金板(2)同时摩擦升温,使填充料(5)完全融化,使下层铝合金板(2)、配合衔接条(402)、填充料(5)和上层铝合金板(1)相熔合;
Z4:在Z3步骤进行的同时,铆接机对铆节定位工位(7)进行铆钉(3)铆接,再次按照Z2和Z3步骤循环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汽车热成型的超高强铝合金板材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衔接条(402)沿中心衔接条(401)形状的设置方式包含有:X型两向交叉设置、单向位置靠近设置、单向位置远离设置以及单向位置相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汽车热成型的超高强铝合金板材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铝合金板(1)和下层铝合金板(2)沿竖直方向的设置方式分为如下部分:
A:在上层铝合金板(1)位于超高强铝合金板材的外侧时,所述上层铝合金板(1)的横截面积大于下层铝合金板(2)的横截面积;
B:在上层铝合金板(1)位于超高强铝合金板材的内侧时,所述上层铝合金板(1)的横截面积小于下层铝合金板(2)的横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汽车热成型的超高强铝合金板材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板材型号类别以及填充料(5)的选择部分中,按照设置方式A或设置方式B首先进行板材型号类别的选择,具体如下:
A1:在上层铝合金板(1)位于超高强铝合金板材的外侧时,上层铝合金板(1)的形变量大于内侧的下层铝合金板(2),所选的上层铝合金板(1)的热塑性和厚度均大于下层铝合金板(2);
B1:在上层铝合金板(1)位于超高强铝合金板材的内侧时,上层铝合金板(1)的形变量小于外侧的下层铝合金板(2),所选的上层铝合金板(1)的热塑性和厚度均小于于下层铝合金板(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202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絮凝式电吸附软化浓缩装置
- 下一篇:胶囊外观重量自动化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