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危岩体声光结合智能化监测预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0554.5 | 申请日: | 202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0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谭淋耘;马飞;张志斌;陈坤;潘勇;李敏;卢玲;刘懋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C9/00;G01B21/22;G01S19/42;G01W1/14 |
代理公司: | 重庆萃智邦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1 | 代理人: | 竺栋;文怡然 |
地址: | 4000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危岩体 声光 结合 智能化 监测 预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危岩体监测预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危岩体声光结合智能化监测预警方法。S1对象选取:下方存在受威胁对象的危岩体;S2仪器安装:在危岩体内侧或旁侧稳固的山体上安装报警仪器,所述报警仪器包含控制模块,在危岩体上或危岩体与山体的裂缝之间安装监测仪器;S3初始数据采集:通过监测仪器和人工观测两种方式,对危岩体的大小、形状、高度、倾斜方向、倾斜角度、位移、裂缝宽度、滑落的地形条件以及受威胁对象分布的数据进行采集,并将人工采集的数据输入监测仪器内。本技术方案用以对危岩体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在危岩体崩塌时,第一时间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向受威胁群众指出安全的逃生路径,确保群众的人身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危岩体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危岩体声光结合智能化监测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一些岩体虽然还没有发生崩塌,但具备发生崩塌的主要条件,而且已出现崩塌前兆现象,因此预示不久可能发生崩塌,这样的岩体称为危岩体。危岩体是潜在的崩塌体。其判别的主要根据是:高差大,或者坡体是孤立陡峭的山嘴,坡体前有巨大临空面的凹形陡坡;坡体内裂隙发育,岩体结构不完整,有大量与斜坡倾向一致或平行延伸的裂隙或软弱带;坡脚崩塌物发育,表明曾发生过崩塌活动;坡体上已有拉张裂隙出现,并不断扩展。
因为危岩体的崩塌具有不确定性,若在崩塌范围内的群众不知情的状态下崩塌,那么将会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损失,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许多对危岩体进行监测和预警的装置,现有装置通常采用的是声、光监测预警方法,群众虽然能感受到危险警示,但对危岩体的威胁范围无法准确感知,所以当危岩体预警时,群众只能根据主观感受或日常接受管理部门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所提示的路径进行撤离。另外,如果危岩体的崩落路径发生改变时,则无法第一时间告知群众新的撤离路径,则无法避免危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危岩体声光结合智能化监测预警方法,用以对危岩体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在危岩体崩塌时,第一时间发出警报信号,并向受威胁群众展示危险区域并指出安全的逃生路径,确保群众的人身安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危岩体声光结合智能化监测预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象选取:下方存在受威胁对象的危岩体;
S2仪器安装:在危岩体内侧或旁侧稳固的山体上安装报警仪器,所述报警仪器包含控制模块,在危岩体上或危岩体与山体的裂缝之间安装监测仪器;
S3初始数据采集:通过人工调查或监测仪器,对危岩体的大小、形状、高度、倾斜方向、倾斜角度、位移、裂缝宽度、滑落的地形条件以及受威胁对象分布的数据进行采集,将采集到的出示数据汇总传输给控制模块;
S4确定危岩崩塌区域和方向:控制模块根据监测仪器实时采集到的危岩体倾斜方向数据或通过人工调查方式确定危岩体崩塌的方向,并对预警射灯的照射方向进行横向调整;根据危岩体的大小、形状、高度以及滑落的地形条件综合计算或与人工辅助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判断危岩体崩塌时的威胁区域,并将威胁区域的参数输入控制模块内,然后通过控制模块或与人工指令相结合方式对报警装置内预警射灯的照射宽度和强度进行调节;
S5阈值设定: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对危岩体各项参数的预警阈值进行设定;
S6预警方式:(1)监测数据未超出阈值时,监测仪器对危岩体进行持续监控,控制模块根据危岩体倾斜方向的实时监测数据或人工调查输入方式,获得危岩体崩塌方向,并控制预警射灯的照射方向始终位于危岩体的崩塌方向上;(2)监测数据超过阈值时,控制模块控制报警喇叭发出警报声,同时控制模块控制预警射灯在崩塌方向上,对崩塌威胁区域进行扫掠或覆盖照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未经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05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