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车辆转弯半径的车道线校验方法、系统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3920.4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7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王宽;任凡;陈剑斌;邓皓匀;熊新立;丛伟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21/30 | 分类号: | G01C21/30;G01C21/3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车辆 转弯 半径 车道 校验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车辆转弯半径的车道线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从感知接口中获取传感器信息及本车信息,传感器信息包括目标信息、车道线信息、定位信息,本车信息包括本车横摆加速度、本车方向盘转角、本车车速;
步骤2:根据本车横摆加速度、本车方向盘转角、本车车速,计算本车转弯半径;
步骤3:结合转弯半径与车道线信息,在转弯半径的圆弧上取点,并将这些点形成的聚合拟合成三次方程,得到拟合车道线;
步骤4:计算拟合车道线与车道线之间的差异,得到校验依据,进而对车道线进行合理修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辆转弯半径的车道线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将本车速度与本车速度低速阈值、高速阈值进行比较,当本车速度大于高速阈值时,利用本车横摆角速度与速度计算本车转弯半径R1,即转弯半径为R1=ω/v;当本车速度介于低速阈值和高速阈值之间时,利用方向盘转角计算转弯半径R3,即转弯半径为R3=AixDistance/(SteeringAngle/C),其中AixDistance是本车的轴距,C是本车转向机构的机械常数;然后将R1与R3进行与速度关联的加权平均得到本车转弯半径R2,R2=R1*wight+R3*(1-wight),wight为权重因子,wight=(v-minV)/(maxV-minV),maxV为高速阈值、minV为低速阈值、V为当前本车速度;当本车速度低于低速阈值时,直接用R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辆转弯半径的车道线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根据左、右车道线长度对比,取最大值作为获取拟合点的终止点;以步骤2计算的转弯半径为本车当前的转弯半径,形成本车预测轨迹;纵向距离从0米到所述终止点,每隔x米取一个点,将这些点的集合拟合成本车轨迹预测三次曲线,其中x根据需要拟合的车道线长度来决定,最终保证点的集合中至少包含3个点即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辆转弯半径的车道线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以A1、A2、A3为传感器感知输出的车道线系数,a1、a2、a3为利用本车信息计算得到的拟合车道线系数,分别取A1与a1、A2与a2、A3与a3的差值,再取差值的绝对值得到D1、D2、D3;将D1、D2、D3与经验阈值作大小比较,若D1、D2、D3大于经验阈值,则取A1与a1、A2与a2、A3与a3中对应两者的平均值。
5.一种基于车辆转弯半径的车道线校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从感知接口中获取传感器信息及本车信息,传感器信息包括目标信息、车道线信息、定位信息,本车信息包括本车横摆加速度、本车方向盘转角、本车车速;
计算模块,根据本车横摆加速度、本车方向盘转角、本车车速,计算本车转弯半径;
拟合模块,结合转弯半径与车道线信息,在转弯半径的圆弧上取点,并将这些点形成的聚合拟合成三次方程,得到拟合车道线;
修正模块,计算拟合车道线与车道线之间的差异,得到校验依据,进而对车道线进行合理修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车辆转弯半径的车道线校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用于:将本车速度与本车速度低速阈值、高速阈值进行比较,当本车速度大于高速阈值时,利用本车横摆角速度与速度计算本车转弯半径R1,即转弯半径为R1=ω/v;当本车速度介于低速阈值和高速阈值之间时,利用方向盘转角计算转弯半径R3,即转弯半径为R3=AixDistance/(SteeringAngle/C),其中AixDistance是本车的轴距,C是本车转向机构的机械常数;然后将R1与R3进行与速度关联的加权平均得到本车转弯半径R2,R2=R1*wight+R3*(1-wight),wight为权重因子,wight=(v-minV)/(maxV-minV),maxV为高速阈值、minV为低速阈值、V为当前本车速度;当本车速度低于低速阈值时,直接用R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392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