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壳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71018.9 | 申请日: | 2021-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2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 发明(设计)人: | 段瑛涛;王智文;栗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49;H01M50/271;H01M50/282;H01M50/242;H01M10/613;H01M10/635;H01M10/655;H01M10/6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文姣 |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电池壳及其制造方法,电池壳包括:电池壳体和电池壳盖,电池壳体形成有开口向上的容纳腔,电池在容纳腔内;电池壳盖上形成有切割口和切割块,当高于预设温度时,切割块打开切割口,当低于预设温度时,切割块封闭切割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壳,电池壳轻质高强、易成型、阻燃隔热且减震降噪,在轻量化的同时,还可实现智能控温,能够进一步简化热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壳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的重量由电池包、电池壳体和控制系统等构成,存在重量大、能耗高的问题,成为提升车辆续航里程的重大障碍。而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要求,在新的高功率电池问世前,电池包的重量无法改变,因此只能通过电池壳体的轻量化和控制系统的优化来实现电池减重,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目前,电池壳体切实取得了一定的轻量化效果,但只能起到结构安全的作用,无法解决电池散热等功能性问题。
现有电池壳体,为了实现轻量化目标,多采用铝合金或复合材料,但单一材料仍存在耐疲劳性差、不耐腐蚀、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具体表现为:
(1)热管理难度大。对于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导热性较好,在外界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对电池包内部保温,在启动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预热;而在行驶过程中,电池剧烈散热,而通过热传导方式很难有效将热量有效扩散到空气中,需要加装额外的散热装置;而复合材料导热性更差,对于行驶过程中的散热要求更高。
(2)存在性能缺陷。铝合金等金属电池壳体的减震效果较差,需要通过额外的减震手段改善车辆NVH性能;而复合材料电池壳体的抗湿热性能较差,且刚度较低,可能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壳,所述电池壳轻质高强、易成型、阻燃隔热且减震降噪,在轻量化的同时,还可实现智能控温,能够进一步简化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壳的制造方法,所述电池壳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出轻质高强、易成型、阻燃隔热且减震降噪的电池壳。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壳,所述一种电池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和电池壳盖,所述电池壳体形成有开口向上的容纳腔,电池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池壳盖上形成有切割口和切割块,当高于预设温度时,所述切割块打开所述切割口,当低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所述切割块封闭所述切割口。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壳,将电池放入电池壳体的容纳腔内,电池壳体和电池壳盖相配合将电池封闭于电池壳体的容纳腔内,在电池在工作状态散发热量时,电池壳盖上的切割块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切割块受热后膨胀打开切割口,使得电池壳体和外界发生空气对流,进而将电池散发的热量通过切割口散发出去,可有效降低电池温度,避免电池过热;在电池由工作状态转向非工作状态时,电池停止散发热量,电池壳体也由高温转向低温状态,此时的电池壳盖上的切割块物理状态也发生变化,降温后的切割块收缩关闭切割口,进而保护电池壳体内的电池,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使电池保持相对较高的温度,避免因启动时需要对电池进行加热而损失较多能量,进而提升续航里程。电池壳盖根据电池包的温度状态自动进行形状调整,实现智能控温,有助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优化,进而实现电池包的最优工作温度区间,并且不需要额外安装风扇、控制芯片、线路等装置,可简化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电池重量,实现节能降耗。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电池壳,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壳盖包括金属层板和复合层板,所述复合层板设于两个所述金属层板之间,或者所述金属层板设在所述复合层板的外侧,所述电池壳盖的至少部分切割以构造出所述切割口和所述切割块。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层板和所述复合层板均设有多层,所述金属层板和所述复合层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10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