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锤击数修正系数模型的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69834.6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94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单诗涵;张世殊;石定国;崔中涛;李青春;张万秋;李志勇;廖皓;刘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陈立志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型 动力 试验 锤击数 修正 系数 模型 构建 方法 | ||
1.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锤击数修正系数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一个样本区域,并对样本区域的覆盖层中的多处位置同时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和旁压试验,并将所得的试验数据划分为两组,其中,第一组为试验深度小于20m的试验数据,第二组为试验深度大于20m的试验数据;
S2.对于第一组试验数据中的现场实测锤击数和触探杆长,根据已有行业规范将现场实测锤击数转换成锤击数修正值;对于第一组试验数据中的旁压模量,将旁压模量转换成变形模量;
S3.对步骤S2所得的锤击数修正值和变形模量进行第一次关系拟合,得到关于锤击数修正值与变形模量的关系式一;
S4.对于第二组试验数据中的旁压模量,根据步骤S3所得的关系式一,将旁压模量转换成相应的锤击数修正值;
S5.根据第二组试验数据中的现场实测锤击数以及步骤S4所得的锤击数修正值,计算得到相应的锤击数修正系数;
S6.对步骤S5所得的锤击数修正系数以及第二组试验数据中的现场实测锤击数和触探杆长进行第二次关系拟合,得到关于锤击数修正系数、现场实测锤击数和触探杆长的关系式二,所述关系式二即为锤击数修正系数模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锤击数修正系数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根据已有行业规范将现场实测锤击数转换成锤击数修正值是指:首先根据触探杆长,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B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表B.0.2中获取推荐的锤击数修正系数;然后根据现场实测锤击数以及推荐的锤击数修正系数计算出锤击数修正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锤击数修正系数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通过以下公式将旁压模量转换成变形模量:
E0=KEm
K=1+61.1m-1.5+0.00065(V0-167.6)
其中,K为变形模量与旁压模量关系系数;V0为初始旁压器中腔体积,单位为cm3;m为旁压模量与旁压试验静力极限压力比值;E0为变形模量,单位为Mpa;Em为旁压模量,单位为Mp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锤击数修正系数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系式一为:
E0=2.475N120+11.1
其中,N120为锤击数修正值,E0为变形模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锤击数修正系数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关系拟合和第二次关系拟合时,均使用Matlab软件并基于信赖域方法和双平方法进行拟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锤击数修正系数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锤击数修正系数:
N120=α·N‘120
其中,N120为锤击数修正值,N‘120为现场实测锤击数,α为修正系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锤击数修正系数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最终得到的锤击数修正系数模型如下:
α=2.919L-0.3911Ν′120(0.0349lnL-0.2645)
其中,N‘120为现场实测锤击数,L为触探杆长,α为修正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983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模具加工用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减速顶拆装清洗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