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水稻电磁弹射撒播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65005.0 | 申请日: | 2021-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0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民;丁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4D1/02 | 分类号: | B64D1/02;B64D1/12;B64C39/02;A01C7/08;A01C7/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水稻 电磁 弹射 撒播 | ||
1.一种无人机水稻电磁弹射撒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加速装置、复位装置、输种装置,
所述外部加速装置包括外绝缘壳体(1)、外接电容(2)、外接电源(3)、控制模块(4)、缓冲垫a(5)、下端绝缘挡盖(6)、压缩弹簧a(7)、驱动线圈(26),所述下绝缘挡盖(6)通过螺纹连接在外绝缘壳体(1)下端,所述缓冲垫a(5)位于外绝缘壳体(1)内部、靠近下绝缘挡盖(6)的位置,所述下绝缘挡盖(6)与缓冲垫a(5)之间设置压缩弹簧a(7);所述驱动线圈(26)缠绕在外绝缘壳体(1)上、且与外接电容(2)电连接,外接电容(3)与外接电源(3)连接;控制模块(4)包括充电电路和控制电路能够根据需求控制充能时间以及外部加速装置开关的开闭;
所述输种装置包括出种管(14)、光电传感器(16)、内金属壳体(17)、内活动推板(19)、压缩弹簧c(20)、卡紧模块(21)、花苞状出种头(22),所述内金属壳体(17)位于外绝缘壳体(1)内部与驱动线圈(26)相对应的位置,且上端与复位装置连接;内活动推板(19)位于内金属壳体(17)内部、且其下表面与内金属壳体(17)底面之间装有压缩弹簧c(20);所述出种管(14)贯穿外绝缘壳体(1)、内金属壳体(17),包含两处分别位于绝缘顶盖(10)与内上挡盖(11)、内活动推板(19)与内金属壳体(17)顶面之间的伸缩管(15);出种管(14)上设有位于内金属壳体(17)顶面、内活动推板(19)下部的限位台;所述卡紧模块(21)装在内金属壳体(17)下端底面上,花苞状出种头(22)装在出种管(14)下端、且限位在卡紧模块(21)中;所述光电传感器(16)安装在出种管(14)上,用于检测种粒是否已下落,且与控制模块(4)相连,控制模块(4)根据光电传感器(16)传出信号控制外部加速装置的启停;
所述复位装置具有弹性部件,装在固定于外绝缘壳体(1)另一端的绝缘顶盖(10)与输种装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水稻电磁弹射撒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花苞状出种头(22)由若干个花瓣状单体(221)组合而成,所述花瓣状单体(221)上端装在出种管(14)上,花瓣状单体(221)中部或偏下部与出种管(14)之间设置弹簧(223)、连杆机构(222),所述弹簧(223)在花瓣状单体(221)闭合状态时为压缩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水稻电磁弹射撒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模块(21)包括卡紧弹簧(23)、活动卡芯(24)、卡紧外壳(25),所述活动卡芯(24)与卡紧外壳(25)之间有卡紧弹簧(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水稻电磁弹射撒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微型气缸(8)、压缩弹簧b(9)、绝缘顶盖(10)、内上挡盖(11)、固定板(13),绝缘顶盖(10)装在外绝缘壳体(1)的另一端,微型气缸(8)位于外绝缘壳体(1)内、且缸套端固定在内上挡盖(11)上,内上挡盖(11)固定在外绝缘壳体(1)内壁上,活塞杆穿过内上挡盖(11),所述压缩弹簧b(9)套在微型气缸(8)的活塞杆上,且位于活塞、内上挡盖(11)之间;所述内金属壳体(17)上端与活塞杆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水稻电磁弹射撒播器,其特征在于,在内上挡盖(11)与固定板(13)之间还安装有缓冲垫b(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水稻电磁弹射撒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气缸(8)的数量为多个,且在内上挡盖(11)以轴心为中心对称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水稻电磁弹射撒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端部固定在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与内金属壳体(17)通过螺纹连接同轴心配并且与外绝缘壳体(1)内壁间存在间隙,能够在外绝缘壳体(1)内带动内金属壳体(17)轴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水稻电磁弹射撒播器,其特征在于,内金属壳体(17)顶面与内活动推板(19)之间还设有缓冲垫c(18),所述缓冲垫c(18)固定在内金属壳体(17)顶面上或内活动推板(19)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500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