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用Magnus减摇装置粗糙度优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62922.3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3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孙明晓;王涵旭;栾添添;王皓;张文玉;马爽;付强;原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0/15;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agnus 装置 粗糙 优化 系统 | ||
本发明是一种船用Magnus减摇装置粗糙度优化系统。包括:模型参数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相关参数信息并进行规范化处理,再将信息输出至受力分析模块;受力分析模块,依据参数信息对减摇装置的升/阻力作用情况进行分析并输出至虚拟仿真平台模块;粗糙度集输入模块,用于解析壁面函数,分析粗糙面分布规律,并将结果输出至虚拟仿真平台模块;虚拟仿真平台模块,依据输入的信息对减摇装置的升/阻力特性进行仿真试验并输出结果;粗糙度优化决策模块,对仿真试验结果进行优化分析。本发明优化了仿真模拟流程,提升了仿真工作效率,实现了对减摇装置表面粗糙度的优化设计,也为减摇装置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分析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姿态运动的仿真试验技术领域,尤其一种船用Magnus减摇装置粗糙度优化系统。
背景技术
船用Magnus减摇装置为安装在船体两侧的圆柱体转子翼,在Pangalila和Kollenberger的专利《Fixed-angle stabilizing fin system》和《Stabilizing devicefor ships》中第一次提出基于Magnus效应来设计船用减摇装置,与传统减摇装置的减摇机理不同,其减摇机理基于Magnus效应,属于高雷诺数下的旋转圆柱绕流问题,且关注点在于升/阻力特性的变化规律。
目前相关圆柱绕流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1)研究条件并非是高雷诺数,大多是集中在低雷诺数,例如论文《Aspect ratioand end plate effects on vortex shedding from a circular cylinder》;
(2)关注点并非是旋转圆柱绕流的水动力特性,大多是关于二维非旋转圆柱绕流的水动力特性,例如论文《圆柱绕流流场结构的大涡模拟研究》和论文《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 of the whirl and generated forces of rotating cylinders instill water and in flow》;
(3)此外有关圆柱表面粗糙度对旋转圆柱升/阻力的影响规律的研究较少,无法从理论上分析粗糙度对船用Magnus减摇装置的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美国Quantum公司推出的Maglift型产品对此问题的相关影响也未做考虑。
可以看出目前这些仿真模拟流程不够合理、计算效率不够高,且对高雷诺数下旋转圆柱绕流的升阻力特性分析较少。总结来说存在两点较大问题:无法为船用Magnus减摇装置的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分析平台;更无法提供一种对船用Magnus减摇装置的表面粗糙度进行优化的设计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用Magnus减摇装置粗糙度优化系统,来解决现有仿真模拟流程不合理,计算方法不准确、计算效率不高,且没有考虑到粗糙度对减摇装置升/阻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的问题,此系统可以为船用Magnus减摇装置的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分析平台并且可以实现船用Magnus减摇装置表面粗糙度优化设计这一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船用Magnus减摇装置粗糙度优化系统,包括:模型参数输入模块、受力分析模块、粗糙度集输入模块、虚拟仿真平台模块、粗糙度优化决策模块。
所述模型参数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相关物理模型参数信息,包括Magnus减摇装置参数和船舶运动状态参数,具体涉及到减摇装置长度、减摇装置半径、减摇装置转速阈值、船舶航速阈值和流体介质参数,然后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息输出至受力分析模块。
所述受力分析模块,依据输入的参数信息对减摇装置的升/阻力作用情况进行分析。
所述粗糙度集输入模块,用于解析壁面函数并分析粗糙面分布规律,具体涉及到粗糙面高度集和粗糙面分布密度,最后将分析后的结果将结果输出至虚拟仿真平台模块,其中解析壁面函数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29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文本向量表征模型的训练和文本聚类
- 下一篇:外模清理打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