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机捕获及锁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53154.5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5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辛军;申屠舒展;宫昭;谢福贵;刘全;陈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P3/11 | 分类号: | B60P3/11;B60P7/13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曲进华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机 捕获 锁定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捕获及锁定装置,所述无人机捕获及锁定装置包括支撑板、夹持组件和动力组件,夹持组件和动力组件均设于支撑板上,夹持组件包括支撑部和夹手部,支撑部用于支撑无人机的支腿,且支撑部的顶面具有定位部,夹手部绕支撑部在锁紧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转换,夹手部由释放位置向锁紧位置转换时,夹手部可转动以推动无人机的支腿至定位部处并锁紧无人机的支腿,夹手部由锁紧位置向释放位置转换时,夹手部可释放无人机的支腿,动力组件可驱动夹手部在锁紧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相互转换。本发明的无人机捕获及锁定装置能够精准捕获无人机,且无人机的锁定稳固,针对性解决了无人机随车晃动及动态降落时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无人机捕获及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往往更适合那些太“愚钝,肮脏或危险”的任务。
无人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续航时间较短,往往需要配合车辆搭载其至目的地附近,然后释放无人机进行作业。但是无人机在车辆运动时容易晃动,且动态降落时存在误差容易损坏无人机,为此,相关技术中提出了无人锁定装置,但是相关技术中的无人机锁定装置,难以精准捕获无人机,且无人机固定效果差,易随车辆晃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无人机捕获及锁定装置,该无人机捕获及锁定装置能够精准捕获无人机,且无人机的锁定稳固,针对性解决了无人机随车晃动及动态降落时易损坏的问题,延长了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人机捕获及锁定装置包括:支撑板;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支撑部和夹手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无人机的支腿,且所述支撑部的顶面具有定位部,所述夹手部与所述支撑部可枢转地连接,且所述夹手部绕所述支撑部在锁紧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转换,所述夹手部由所述释放位置向所述锁紧位置转换时,所述夹手部可转动以推动所述无人机的支腿至所述定位部处并锁紧所述无人机的支腿,所述夹手部由所述锁紧位置向所述释放位置转换时,所述夹手部可转动以释放所述无人机的支腿。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设于所述支撑板上,且所述动力组件可驱动所述夹手部在所述锁紧位置和所述释放位置之间相互转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人机捕获及锁定装置,通过设置具有支撑部和夹手部的夹持组件,且支撑部具有定位部并用于支撑无人机的支腿,夹手部可相对支撑部在锁紧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转动,可以在无人机降落时,利用夹手部推动无人机的支腿至定位部处,实现无人机的精准捕获,从而可以避免无人机因动态降落误差而出现损坏,并利用夹手部压迫支腿以将支腿锁紧在夹手部和支撑部之间,实现无人机的锁定,以在后续的运输过程中,无人机不会随运输车辆运动而晃动,保证了无人机的安全起降和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人机捕获及锁定装置还包括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感应组件与所述动力组件通讯连接,所述感应组件适于感应所述无人机的降落和起飞信息,并根据所述无人机的降落和起飞信息控制所述动力组件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夹持组件在所述支撑板的周向上间隔布置,所述无人机的支腿为多个,多个所述无人机的支腿与多个所述夹持组件相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人机捕获及锁定装置还包括滑块,所述支撑部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块配合在所述滑槽内,所述动力组件适于驱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滑槽移动,所述夹手部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块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通过连接件可枢转地连接,所述滑块可带动所述第一连杆转动,所述第一连杆可带动所述第二连杆转动,所述第二连杆可夹紧和释放所述无人机的支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连接件可配合在所述第一导槽内并沿所述第一导槽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31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