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整车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42537.2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07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淮晓利;付刚平;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柯诺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黄建祥 |
地址: | 20141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除霜 功能 整车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整车热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第一室外换热器及两个蒸发器,第一室外换热器设置在电动车辆的前端迎风面,压缩机能够与第一室外换热器和两个蒸发器中的至少两个连通;散热水箱,位于第一室外换热器背离迎风面的一侧;风机,被配置为从迎风面吹入的风的温度与第一室外换热器的表面温度的差值达到预设温差时反转,以使风机吹出的风依次流经散热水箱及第一室外换热器,风机还被配置为达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表面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和除霜时长达到预设除霜时长中的一个条件时切换为正转。本发明公开的具有除霜功能的整车热管理系统能够达到快速除霜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整车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整车热管理系统的制冷组件大多采用热气除霜、逆循环除霜等方式进行除霜。当制冷组件制热循环时,热气除霜是在热泵运行时从压缩机的出口引出一小部分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到室外换热器内,从而将热量传导到翅片表面和换热管表面,这种除霜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在制冷组件不停机的工况下实现除霜,缺点是由于引出的制冷剂的流量很少使得除霜速度较慢,由于霜层主要形成在室外换热器的翅片表面,热量从室外换热器的换热管的内壁传至换热管的外壁,再传至翅片,导热温差较大,导热速度很慢,导致除霜效率较低。
逆循环除霜是通过制冷组件的四通换向阀的动作实现的,具体地,制冷组件制冷循环,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排气排入到室外的室外换热器,依靠整个制冷组件的全部制冷剂的逆循环进行除霜,相比热气除霜,除霜速度较快,缺点是由于是逆循环除霜,大量的制冷剂液体将会冲刷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和油分离器,导致压缩机湿压缩、压缩机跑油等故障,不利于制冷组件的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在保证制冷组件安全运行的同时达到快速除霜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第一室外换热器及两个蒸发器,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设置在电动车辆的前端迎风面,所述压缩机能够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两个所述蒸发器中的至少两个连通,两个所述蒸发器分别为舱内蒸发器和水路蒸发器;散热水箱,位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背离所述迎风面的一侧;风机,正对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设置,从所述迎风面吹入的风的温度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表面温度的差值达到预设温差时,所述具有除霜功能的整车热管理系统被配置为进入除霜模式,所述风机被配置为在所述除霜模式下反转,以使所述风机吹出的风依次流经所述散热水箱及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所述风机还被配置为达到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表面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和除霜时长达到预设除霜时长中的一个条件时切换为正转。
作为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整车热管理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具有除霜功能的整车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室外换热器和支路电磁阀,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并联,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分别位于所述散热水箱的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支路电磁阀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并联且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串联。
作为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整车热管理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风机被配置为在所述除霜模式下且电动车辆的车速低于预设车速时反转且满速运行。
作为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整车热管理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风机被配置为每隔间隔除霜时长由正转切换为反转。
作为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整车热管理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具有除霜功能的整车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舱内换热件,用于加热或者冷却座舱且其进口能够与所述舱内蒸发器的换热出口连通,所述舱内换热件的出口与所述水路蒸发器的换热进口连通;电机驱动换热组件,用于加热或者冷却电驱,其出口能够与所述舱内换热件的进口和所述散热水箱的进口连通;所述散热水箱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电机驱动换热组件的进口、所述水路蒸发器的换热进口及所述舱内换热件的出口中的至多两个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柯诺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柯诺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25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过温保护电路
- 下一篇:一种实现菜肴自动烹饪的控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