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42053.8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81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雷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大检测(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1C15/00;G01B21/20 |
代理公司: | 湖南正则奇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5 | 代理人: | 肖琦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传感器 数据 融合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属于传感器领域,涉及数据融合技术,旨在消除传感器传输的数据错误或者因传感器本身的误差导致的结果不精确问题。本发明包括若干传感器、筛选模块、处理器、控制器以及姿态调整模块;从单一的传感器转换为多个传感器多个角度,且同一位置多次测量筛选的方式,从单一的数据采集向多维度关联数据采集转变,减少因单一参数造成误判的可能性,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多个传感器协调工作,可从多个角度测量被测结构,可以将不同的信息进行互补,从而对结构有更全面的描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领域,涉及数据融合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是获取信息的便捷程度大幅提升,同时,获取到的信息量也成几何倍数飞速增长。多传感器技术发展同样促进了有关数据融合方面理论与技术的进步。数据融合技术的重点是对数据的优化和综合操作。在传感器网络中,若直接对不同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叠加处理,会破坏各个传感器信息之间的联系,且数据量大难以处理。因此,数据融合技术是对同一客体的不同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得到更为准确、可靠、全面的信息。
现有的传感器数据融合大多采用将各传感器多次求平均算法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类、综合、提取等,获得特征向量,然后将每个传感器提取到的特征向量进行融合,得到一个综合属性特征。此方法采用的平均算法无法消除当传感器传输的数据错误或者因传感器本身的误差导致的问题带来的结果不精确问题。
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旨在消除传感器传输的数据错误或者因传感器本身的误差导致的结果不精确问题。本发明从单一的传感器转换为多个传感器多个角度,且同一位置多次测量筛选的方式,从单一的数据采集向多维度关联数据采集转变,减少因单一参数造成误判的可能性,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多个传感器协调工作,可从多个角度测量被测结构,可以将不同的信息进行互补,从而对结构有更全面的描述。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系统,包括若干传感器、筛选模块、处理器、控制器以及姿态调整模块;
若干所述传感器安装在姿态调整模块的表面,用于测量被测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数值,并将测量的距离数值发送至筛选模块;
筛选模块,用于对传感器发送的距离数值进行筛选;
处理器,用于建立三维坐标,并结合传感器的坐标和经筛选模块筛选的距离数值进行坐标变换,最终确定被测物体的三维立体图形;
姿态调整模块,用于对固定在表面的传感器进行姿态调整;
控制器,用于控制姿态调整模块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传感器为同一种型号同一生产批次的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为位移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以被测物体放置的平面为基准,建立三维立体坐标轴,同时将各个传感器的位置标记为Pi(xi,yi,zi)。
进一步地,控制器控制姿态调整模块进而使得各个传感器在姿态调整的范围内进行运动,处理器实时获取得到各个传感器反馈回的距离数值;
处理器将获取得到的距离数值分别标记为Lis;
处理器将三维立体坐标中的位置坐标进行坐标变换得到被测物体的检测坐标,在三维立体坐标中依次连接检测坐标可以得到被测物体的三维立体图形。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大检测(湖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大检测(湖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20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