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通孔铜电镀液及其电镀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41906.6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0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嘉;杨云春;郭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莱克斯微系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3/38 | 分类号: | C25D3/38;C25D5/00;H01L21/76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张晓冬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通孔铜 电镀 及其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硅通孔铜电镀液及其电镀方法,属于芯片封装领域;本申请提供一种硅通孔铜电镀液,所述铜电镀液的组分包括:铜离子、氯离子、氨羧络合剂、酯类化合物、葡萄糖、磷酸根离子、pH调节物质,其中,所述pH调节物质用以调节所述铜电镀液的pH呈碱性,且不参与化学反应。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芯片封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通孔铜电镀液及其电镀方法。
背景技术
硅通孔技术,属于穿透硅通孔技术的简称,英文缩写为TSV(through siliconvia)。它是三维集成电路中堆叠芯片实现互连的一种新的技术解决方案。由于硅通孔技术能够使芯片在三维方向堆叠的密度最大、芯片之间的互连线最短、外形尺寸最小,可以有效地实现这种3D芯片层叠,制造出结构更复杂、性能更强大、更具成本效率的芯片,成为了目前电子封装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种技术。电镀铜是根据电化学原理使金属铜在种子层上不断生长,将通孔填充。
目前,TSV铜电镀工艺存在极限深宽比不足的技术问题,无法满足更高的半导体封装要求,为此,亟需研发出一种能提升TSV铜电镀工艺的极限深宽比的硅通孔铜电镀液。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硅通孔铜电镀液及其电镀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硅通孔铜电镀工艺的极限深宽比较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硅通孔铜电镀液,所述铜电镀液的组分包括:
铜离子、氯离子、氨羧络合剂、酯类化合物、葡萄糖、磷酸根离子、pH调节物质,
其中,所述pH调节物质用以调节所述铜电镀液的pH呈碱性,且不参与化学反应。
可选的,所述铜电镀液的pH值为9-10.5。
可选的,提供所述铜离子的物质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焦磷酸铜。
可选的,提供所述氯离子的物质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氯化钠、氯化钠。
可选的,所述氨羧络合剂为EDTA络合剂。
可选的,所述酯类化合物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甘油酯、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饱和脂肪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
可选的,所述铜离子的质量浓度为5-14g/L,所述氯离子的ppm浓度为100ppm,所述氨羧络合剂的质量浓度为15-18g//L,所述酯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0.5-1.5g/L,所述葡萄糖的质量浓度为0.5-1.5g/L,所述磷酸根离子的质量浓度为1-3g/L。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第一方面所述硅通孔铜电镀液的电镀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工艺参数:
电镀温度为38-45℃,
阴极电流密度为1.0-3.0Adm-2,
阳极材料和阴极材料的质量比为2.8-3.2∶1.8-2.2;
所述阳极材料为可溶性铜。
可选的,所述阳极材料和所述阴极材料的质量比为3∶2。
可选的,所述可溶性铜包括OFHC铜合金或EFT 110铜合金。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提供一种硅通孔铜电镀液,所述铜电镀液的组分包括:铜离子、氯离子、氨羧络合剂、酯类化合物、葡萄糖、磷酸根离子、pH调节物质,其中,所述pH调节物质用以调节所述铜电镀液的pH呈碱性,且不参与化学反应。本申请通过将常规的硫酸铜酸性电镀液体系改性为碱性,牺牲一定量的沉积速率,达到应力更小,强度更强,高深宽比时电镀层仍能保持稳定。若条件允许,可以采用周期性反沉积的电流模式,两种波形对最终效果影响不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莱克斯微系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赛莱克斯微系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19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口销快速拆卸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油烟机控制传感器焊接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