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窄槽腔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41676.3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0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方雨舟;张超;王灿;陈云;李如岚;胡乙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3/02 | 分类号: | B23P1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赵凯 |
地址: | 61009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窄槽腔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窄槽腔加工方法,属于金属切削加工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先使用三坐标加工零件上部,然后使用五坐标加工上部内型,之后使用钻头定轴加工,最后使用五坐标加工零件中下部内形面及底面,在五坐标加工完成后计算刀具加工残留宽度lc,进行槽腔中下部五坐标加工,使用长刀具加工余量高度hd以上部分时根据残留余量宽度ld进行径向分层;使用长刀具加工余量高度hd以下部分时,对刀具进行轴向和径向分层。本发明不仅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深窄槽腔加工余量,而且可以巧妙的将钻头应用于槽腔加工,代替传统铣刀进行加工,规避了大长径比铣刀在切削大余量时刚性较弱的缺点,能够保障深窄槽腔结构在稳定前提下的高效加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金属切削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窄槽腔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深窄槽腔结构是零件槽腔深度与槽腔最小边的比,即深度比大于5的结构。随着航空结构件制造技术的发展,由于飞机结构件正向着整体化、大型化、理论外形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零件存在深窄槽腔的结构,无疑增大了数控加工难度。
深窄槽腔结构在数控加工过程中,当深窄槽腔结构深度比较大时,如果直接采用大长径比刀具进行加工,由于大长径比刀具加工刚性较弱,所以在保证不发生拉刀的前提下,零件加工效率会很低,并且加工稳定性不高,零件表面质量差。若采用小长径比刀具加工零件上部,大长径比刀具加工零件中下部,虽然能提高加工效率,但是拉刀风险以及零件底部表面质量差的问题依旧无法解决。
除此之外,由于深窄槽腔结构自身的特点,常见数控加工立铣刀均无法单独完成槽腔结构加工,如果使用专用立铣刀,则不同的零件需要不同的专用立铣刀,对刀具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并且没有实际通用意义。在传统工艺方案中,通常在数控工序使用立铣刀尽量将能加工部位加工到位,然后钳工工序交给钳工打磨到位,但是深窄槽腔结构本身空间较为狭小,钳工稍有不稳,刀具便会触碰到零件内形面或腹板面,造成零件质量问题。
公开号为CN 110744071A,公开日为2020年02月04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带角度的深窄槽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数控车床车削深窄槽,车削时,刀具每进刀一次后退刀一次,且退刀量小于进刀量,当累计进刀量达到设定值时刀具退出深窄槽排屑。
该专利文献公开的角度的深窄槽加工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震刀,减少刀具磨损,加工断屑良好,防止铁屑缠绕刀具挤伤零件。但是,仍然不能规避大长径比铣刀在切削大余量时刚性较弱的缺点,无法保障深窄槽腔结构在稳定前提下的高效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深窄槽腔加工方法,本发明不仅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深窄槽腔加工余量,而且可以巧妙的将钻头应用于槽腔加工,代替传统铣刀进行加工,规避了大长径比铣刀在切削大余量时刚性较弱的缺点,能够保障深窄槽腔结构在稳定前提下的高效加工。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16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电出力区间预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袖珍太阳能光热-光电利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