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图案转印浆料载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38743.6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1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陈维强;黄国保;张鹤仙;韩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众森电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15/36 | 分类号: | B41F15/36;B41F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图案 浆料 板结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精度图案转印浆料载板结构,该图案转印浆料载板结构包括浆料载板本体,设置在浆料载板本体第一表面的凹槽,该凹槽的表面设置有光能吸收层,在该浆料载板第一表面凹槽以外的区域设置有反射体;该凹槽表面设置的光能吸收层可以使靠近凹槽壁的浆料的有机成分气化,使浆料快速、完全的整体转印,反射体反射了照射在浆料载板凹槽以外区域的光照,避免了浆料载板凹槽之外区域残留的浆料受热后发生转印,大大降低了刮涂浆料的难度,同时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提高了光源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以刚性的玻璃作为浆料载板本体,避免夹持和光照下产生变形,可以实现转印图形的高精度和对准的高精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精密印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精度图案转印浆料载板结构。
背景技术
金属化作为太阳能电池片制备的关键工艺步骤之一,主要是使用银浆制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栅线,对于不同技术类型的电池片来说,银浆成本是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成本占比,尤其对于TOPCon、HJT太阳能电池,银浆成本从PERC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的10%显著提升至20%,甚至将超过30%,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过程中使用的高成本银浆已成为制约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推广的重要因素。
目前,丝网印刷是制备太阳能电池金属电极栅线最成熟的方法,另外有部分采用电镀铜栅线方法制备太阳能电池电极栅线。而电镀铜栅线工艺需要通过PVD制备导电种子层,接着采用干膜掩膜,曝光显影形成凹槽图案,然后在图案化的凹槽中进行电镀铜锡栅线,最后经过化学刻蚀和清洗形成电池电极栅线。该工艺步骤复杂,化学清洗及刻蚀方法对环境存在一定的污染,综合成本并不低,所以电镀铜栅线工艺未被产业化完全接受。相对成熟的丝网印刷经过了革命性洗礼,使用丝网印刷制备的栅线宽度可以小到25μm,但受制于网版及浆料技术的限制,制备宽度小于20μm的栅线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低温银浆丝网印刷速率受浆料本身性能的限制,无法实现快速印刷,产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图案转印技术,该技术是采用脉冲激光诱导图案化凹槽中作为填充浆料的APET或塑料薄膜实现图案的转印,应用该技术虽然能够在电池片上制备宽度小于25μm的电极栅线,但是该技术中使用的APET或塑料薄膜存在受热变形的问题,也就无法实现对栅线的精度控制,并且浆料在转印过程中金属颗粒受热,进而使金属颗粒周围的有机成分受热气化,使得转印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爆裂残渣分布于金属栅线两边,影响光线入射到太阳能电池片中,使用该技术时,在完成填料后必须清除凹槽以外的浆料残留物,否侧转印过程中浆料残余物将被转移到太阳能电池片上,同样会影响电池片对光的吸收。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精度图案转印浆料载板结构,以解决传统的图案转印技术在制备太阳能电池金属栅线时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申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精度图案转印浆料载板结构,包括:浆料载板本体、凹槽、反射体、光能吸收层,所述浆料载板本体包括玻璃载板,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浆料载板本体第一表面,所述反射体包括若干层金属薄膜层和若干层保护薄膜层,所述金属薄膜层设置在所述浆料载板本体第一表面中所述凹槽以外的区域上,所述保护薄膜层设置在所述金属薄膜层上,所述光能吸收层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薄膜层包括铝薄膜层、银薄膜层、锌薄膜层或铜薄膜层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薄膜层包括铜薄膜层、镍薄膜层、铬薄膜层、钛薄膜层或镍铬合金薄膜层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光能吸收层包括黑镍涂层、黑铬涂层、黑色氧化铜涂层、硫化铅薄膜涂层或铝-氮/铝涂层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图案型凹槽的横截面形状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半圆形或半椭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开口宽度为1-1000μm,深度为1-100μm。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载板包括普通玻璃、石英玻璃、高硼硅玻璃或有机玻璃,所述浆料载板本体的厚度为1-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众森电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众森电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87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校园安全图像识别预警方法
- 下一篇:一种直插式开关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