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自锁电子机械制动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7933.6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1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续宁;魏书枚;李维汉;白先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D55/226 | 分类号: | F16D55/226;F16D65/853;F16D121/2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孙琴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电子机械 制动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自锁电子机械制动器,包括制动箱、制动盘,制动箱底部设有两个制动卡钳,制动盘位于两个制动卡钳之间,制动箱内的安装空腔中设有传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两个制动卡钳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实现两个摩擦片与制动盘的接触或脱离;传动机构包括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底壁面设有向下凸出的等距螺旋线轨道,每个制动卡钳顶部分别设有与等距螺旋线轨道相配合的多个等距的弧形滑槽,通过电机带动主动锥齿轮旋转,在等距螺旋线轨道与弧形滑槽的配合下,旋转的从动锥齿轮再带动两个制动卡钳沿左右方向反向移动。本发明的优点:实现了制动力输出高效、稳定、柔和、连续可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线控制动器,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高效、自锁电子机械制动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线控底盘系统是现阶段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线控制动系统作为智能汽车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涉及到行车安全问题。国内外汽车制动相关企业与学者都提出了关于线控制动器的创新结构。目前线控制动主要包括电子液压制动器(Electro-hydraulic Brake,简称EHB)和电子机械制动器(Electro-Mechanical Brake,简称EMB)两种。其中EMB直接取消了制动主缸和液压管路,将电机集成在制动钳上,踏板产生制动信号直接输入到制动电机,简化了信号输入到制动力输出的中间过程,由电机产生制动力,控制制动器制动。相比之下,EHB属于部分线控,EMB则属于完全线控。EMB的主要优点是制动作用时间短,结构简单。中间环节能量损失少,故效率较高。
但是现有的EMB也发现一些不足:1.现有的电子机械制动器不存在自锁结构,在长坡制动时会存在电机长时间堵转问题,会减短电机使用寿命。2.现有的EMB制动器都无法自动调节制动间隙。3.对电机制动力要求较高,如果不采用较大的传动比,会导致电机尺寸较大,无法找到合适的安装空间。4.现有的EMB制动器在制动时不能满足传动平稳、噪音小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效、自锁电子机械制动器,以实现制动力输出高效、稳定、柔和、连续可调的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效、自锁电子机械制动器,包括与车架固连的制动箱、与车轮固连的制动盘,所述制动箱底部设置有左右两个制动卡钳,制动卡钳仅能沿着制动箱的左右方向来回滑动,两个制动卡钳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摩擦片,制动盘位于两个制动卡钳之间,制动箱内设一安装空腔,安装空腔中设置有传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两个制动卡钳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实现两个摩擦片与制动盘的接触或脱离;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转动安装在制动箱的安装空腔中且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主动锥齿轮的安装轴转动安装在制动箱侧壁上,主动锥齿轮的安装轴伸出制动箱外侧并与安装在车架上的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从动锥齿轮底壁面设有向下凸出的等距螺旋线轨道,每个制动卡钳顶部分别设有与等距螺旋线轨道相配合的多个等距的弧形滑槽,多个弧形滑槽沿从动锥齿轮的径向方向依次排布,通过电机带动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旋转,在等距螺旋线轨道与弧形滑槽的配合下,旋转的从动锥齿轮再带动两个制动卡钳沿左右方向反向移动,从而实现两个制动卡钳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箱体底部开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滑槽,每个制动卡钳顶部伸入至滑槽内的部分为滑动部,滑槽的前后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向凸棱,制动卡钳的滑动部前后两侧分别开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向凹槽,两个导向凸棱分别与两个导向凹槽滑动配合,从而实现对制动卡钳的滑动方向进行导向。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箱上设有对传动机构进行散热的散热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结构采用干式散热结构,具体设置为:制动箱侧壁上开有散热槽,散热槽连通安装空腔和外界。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结构采用湿式散热结构,具体设置为:制动箱的安装空腔为密闭空腔,密闭的安装空腔内填充有液压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79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斜口旋压翻边机
- 下一篇:一种四门两盖多车型模具切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