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功率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37320.2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5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忠;董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金宸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45/12 | 分类号: | H01H45/12;H01H45/02;H01H9/34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继电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功率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用于安装元件的壳体,所述壳体由底壳和顶壳可拆卸连接组成,所述底壳的底面嵌装有复合导热板,所述复合导热板依次由硬质层、导热层、柔性绝缘层、导热层、柔性绝缘层、导热层、硬质层组成,所述顶壳的顶面开设有散热窗,所述散热窗内设有防尘网。该继电器底壳上设有特制的复合导热板,配合顶壳上开设的散热窗,使继电器能保证较高的强度,同时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有助于增加继电器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继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继电器无论是在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配电系统、电力系统领域或者是在移动电信通信领域、轨道交通领域和安防系统等领域,都得到可广泛应用。传统的机械式继电器,由于其内部没有设置灭弧装置,因此在继电器的触点开关在闭合/断开时会产生电火花,电火花的大小随着电流的大小不断增大,特别是在直流控制系统,电火花更加严重。较大电火花的产生会造成:烧蚀触点、产生电磁干扰、增加损耗、减小过电量等。因此,在继电器的设计和使用中如何有效准确的减少拉弧或浪涌电流对继电器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高压直流继电器,在投入和切断高电压、大电流直流负载时电弧较大,对它的灭弧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措施,尤其是针对大功率继电器。
公开号为CN209962967U和CN207398032U的中国专利文献分别公开了一种具有灭弧功能的继电器,并且两篇专利里所采用的灭弧结构存在一个共同点,即灭弧结构均是通过动簧铜件往复移动实现同步动作,当动簧铜件与静簧铜件分离时,隔弧板在动簧铜件的带动下插入到动簧铜件和静簧铜件之间。该传动方式也是本领域目前所采用的普遍技术手段,其具有一个缺点:动簧铜件在电机、减速齿轮的驱动下,移动速度相对较慢,相应的导致隔弧板动作缓慢,当动簧铜件完全分离后,隔弧板才完全就位,而在动簧铜件分离前期,此时间隙较小,也可能出现电弧(且出现概率更大),此时隔弧板未就位,无法起到有效灭弧作用。为此,在继电器在开合时,提高隔弧板的动作速率显得十分必要。
另外,传统的大功率继电器,由于继电器组件功率较大,在使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容易导致继电器过载,无法正常使用,若热量不及时散去,容易造成元件老化,甚至引发短路等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功率继电器,其解决了现有大功率继电器存在的灭弧效果较差、散热效率差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大功率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用于安装元件的壳体,所述壳体由底壳和顶壳可拆卸连接组成,所述底壳的底面嵌装有复合导热板,所述复合导热板依次由硬质层、导热层、柔性绝缘层、导热层、柔性绝缘层、导热层、硬质层组成,所述顶壳的顶面开设有散热窗,所述散热窗内设有防尘网。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硬质层为硬质树脂材料制成,所述导热层为TCOR流化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柔性绝缘层为玻璃纤维材料制成。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壳内设有电机、减速传动件、静簧铜件和动簧铜件,弧板、加速传动件,所述电机通过减速传动件与动簧铜件传动连接,同时电机通过加速传动件与隔弧板传动连接,当电机转动时,一方面通过减速传动件带动动簧铜件与静簧铜件接触或分离,另一方面通过加速传动件带动隔弧板移动以使动簧铜件与静簧铜件之间无阻隔或被阻隔。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壳内在动簧铜件和静簧铜件之间设有滑杆,所述隔弧板活动设在滑杆上,且隔弧板上开设有与动簧铜件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加速传动件用于驱动隔弧板沿滑杆移动,使得隔弧板上通孔位置或者非通孔位置处于动簧铜件和静簧铜件连线上。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隔弧板的移动范围受滑杆的两端部阻挡限制,且当隔弧板移动至其中一端部的限制位置时,所述隔弧板上通孔位置处于动簧铜件和静簧铜件连线上,当隔弧板移动至另一端部的限制位置时,所述隔弧板上非通孔位置处于动簧铜件和静簧铜件连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金宸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金宸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73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