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子技术的实训用教学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37298.1 | 申请日: | 2021-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79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 发明(设计)人: | 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南医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A47B1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和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王军锋 |
| 地址: | 34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子技术 实训用 教学 装置 | ||
1.一种基于电子技术的实训用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桌框(1),桌框(1)底部两侧均连接有底架(2);侧框(3),桌框(1)一侧连接有侧框(3);卡板(4),侧框(3)一侧面两侧均连接有卡板(4);拉门(5),桌框(1)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拉门(5);万用表(6),两侧卡板(4)之间卡接有万用表(6);测针(7),万用表(6)下部连接有两个测针(7),测针(7)和万用表(6)配合用于进行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横板(8),桌框(1)内前后两侧对称式连接有横板(8);
还包括有卡夹装置(10),卡夹装置(10)用于夹住测针(7),卡夹装置(10)包括有:安装杆(11),侧框(3)一侧下部连接有两根安装杆(11);滑轨(12),安装杆(11)上连接有滑轨(12);滑杆(13),滑轨(12)上滑动式连接有滑杆(13);横框(14),滑杆(13)上连接有横框(14);弧形杆(15),两个横框(14)顶部之间连接有弧形杆(15);卡轴(16),两个横框(14)之间滑动式连接有卡轴(16),卡轴(16)用于将测针(7)卡住;夹力弹簧(17),两个卡轴(16)两侧之间对称式连接有夹力弹簧(17);
还包括有转换装置(20),转换装置(20)用于提供被测针(7)检测的物品,转换装置(20)包括有:导杆(21),桌框(1)内侧壁的两侧和侧框(3)内侧壁的两侧均连接有导杆(21),两侧的导杆(21)相互配合;六棱轴(22),两侧的导杆(21)之间滑动式连接有两根六棱轴(22);第一蓄电转辊(23),其中一根六棱轴(22)上连接有第一蓄电转辊(23),第一蓄电转辊(23)用于提供电力;第二蓄电转辊(212),另一根六棱轴(22)上连接有第二蓄电转辊(212),第二蓄电转辊(212)用于提供电力;输出线(24),第一蓄电转辊(23)上沿周向均匀间隔连接有多个输出线(24),输出线(24)用于被测针(7)检测;插座(25),第二蓄电转辊(212)上沿周向均匀间隔连接有多个插座(25),插座(25)用于被测针(7)检测;轴套(26),六棱轴(22)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轴套(26);缓冲架(27),其中一侧的两个轴套(26)上均连接有缓冲架(27),缓冲架(27)与导杆(21)滑动配合;连接弹簧(200),另一侧的两个轴套(26)与两个缓冲架(27)之间均连接有连接弹簧(200),连接弹簧(200)与缓冲架(27)配合起缓冲作用;底座(28),桌框(1)内底部两侧对称式连接有底座(28);Y形卡杆(29),底座(28)上滑动式Y形卡杆(29),Y形卡杆(29)与六棱轴(22)配合;支撑弹簧(211),Y形卡杆(29)与底座(28)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211),Y形卡杆(29)与支撑弹簧(211)用于对六棱轴(22)进行定位;
还包括有推拉装置(30),推拉装置(30)用于辅助转换装置(20)的运作,推拉装置(30)包括有:支块(31),桌框(1)内底部两侧对称式连接有支块(31);卡盘(32),支块(31)上转动式连接有卡盘(32);U形杆(33),桌框(1)一侧下部滑动式连接有U形杆(33),U形杆(33)与卡盘(32)滑动配合;凸杆(34),其中一侧六棱轴(22)两侧均连接有凸杆(34);拉杆(35),卡盘(32)上连接有拉杆(35),拉杆(35)与凸杆(34)滑动配合;
还包括有传动装置(40),传动装置(40)用于辅助转换装置(20)的运作,传动装置(40)包括有:支座(41),侧框(3)内底部一侧连接有支座(41);滑动杆(42),支座(41)上转动式连接有滑动杆(42);重力块(43),滑动杆(42)上滑动式连接有重力块(43);拉轴(412),滑动杆(42)两侧面下部均滑动式连接有拉轴(412);竖杆(45),侧框(3)内底部一侧对称式连接有竖杆(45);拉架(44),两侧竖杆(45)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拉架(44),拉轴(412)与拉架(44)连接,拉架(44)分别与侧框(3)和滑轨(12)滑动配合,拉架(44)抵住滑杆(13)底部;复位弹簧(46),拉架(44)与侧框(3)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46);曲形推杆(47),桌框(1)内底部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曲形推杆(47),重力块(43)用于推动曲形推杆(47);定位杆(48),侧框(3)内侧壁两侧对称式连接有定位杆(48),曲形推杆(47)与定位杆(48)滑动配合;压缩弹簧(49),曲形推杆(47)与侧框(3)内侧壁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49);推块(413),曲形推杆(47)顶部一侧转动式连接有推块(413);扭力弹簧(414),推块(413)与曲形推杆(47)之间连接有扭力弹簧(414);内滑架(420),第一蓄电转辊(23)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内滑架(420);限制环(421),第二蓄电转辊(212)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限制环(421),推块(413)用于推动内滑架(420)和限制环(421);内横杆(422),缓冲架(27)顶部连接有内横杆(422);拨杆(423),内横杆(422)上滑动式连接有拨杆(423),拨杆(423)与内滑架(420)连接,限制环(421)与拨杆(423)配合;第一外推弹簧(424),内滑架(420)与第一蓄电转辊(23)之间连接有第一外推弹簧(424);楔座(425),桌框(1)内底部两侧均连接有楔座(425),楔座(425)用于推动限制环(421)移动;第二外推弹簧(426),限制环(421)与第二蓄电转辊(212)之间连接有第二外推弹簧(4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南医学院,未经赣南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729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