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铜纳米颗粒的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生物传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35166.5 | 申请日: | 2021-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21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素;张清心;黄加栋;王玉;李倩茹;李静静;徐婉晴;朱志学;朱镜儒;姚玉颖;李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G01N27/30;G01N27/327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王翠翠 |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纳米 颗粒 检测 曲霉 毒素 生物 传感器 | ||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铜纳米颗粒的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生物传感器。基于OTA及其适配体的特异性识别、SDA反应、HCR反应以及DNA四面体的特殊性质构建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限低,特异性高等优点,可以弥补OTA现有检测方法的缺陷与不足,实现对其快速、准确的定量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铜纳米颗粒的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生物传感器。
背景技术
赭曲霉毒素 A(ochratoxin A, OTA)是曲霉属和青霉属等有毒真菌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 是常见污染食品的五大真菌毒素之一, 具有较强的肾毒性、肝毒性、神经毒性和免疫毒性, 以及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OTA 广泛存在于各种谷物及其制品、葡萄与葡萄酒、咖啡等多种食品原料及其成品中, 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针对食品中 OTA 的检测, 目前已有许多方法,如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质谱联用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等。这些方法往往存在仪器昂贵、分析周期长、样品预处理复杂、检测费用昂贵等问题,已经难以适应OTA检测的方便、快捷、灵敏度等方面的要求。目前急需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灵敏且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来检测OTA的残留。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更加灵敏、特异性的检测OTA,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目标与适配体特异性结合释放触发链Tr,经链置换触发电极表面DNA四面体封闭链释放,进而引发HCR反应使CuNP被电极捕获,最终通过HNO3溶解CuNP导致电位变化构建检测OTA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铜纳米颗粒的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生物传感器,包括赭曲霉毒素A的适配体Apt、触发链Tr、发夹探针H1、CuSO4、MOPs 缓冲液 、TM缓冲液、发夹探针H2以及形成四面体的DNA链S1、S2、S3、S4和封闭链B;
所述赭曲霉毒素A的适配体Apt的序列为SEQ ID No:1;
所述触发链Tr的序列为SEQ ID No:2;
所述发夹探针H1的序列为SEQ ID No:3;
所述发夹探针H2的序列为SEQ ID No:4;
所述S1的序列为SEQ ID No:5;
所述S2的序列为SEQ ID No:6;
所述S3的序列为SEQ ID No:7;
所述S4的序列为SEQ ID No:8;
所述封闭链B的序列为SEQ ID No:9;
所述赭曲霉毒素A的适配体Apt的序列为: 5’- GATC GGGTGTGGGTGGCGTAAAGGGAGCATCGGACA -3’;
所述触发链Tr的序列为: 5’- TGTCCGATGCGGC TTTTTTTTTT CACCCGATC -3’;
所述发夹探针H1的序列为: 5’- GGGCGCCCGCGCG TTTTTTTTTTTTTTTTTTTTCGCGCGGGGG -3’;
所述发夹探针H2的序列为:5’- GCCCCCCCCGCGCGCG TTTTTTTTTT TTTTTTTTTTCGCG -3’;
所述S1的序列为:5’- GGCGCCCGCCGCATCGGACAACGGAGAACAAAC AACCTTTGCCTGGAGATACATGCACATTACGGCTTTCCCTATTAGAAGGTCTCAGGTGCGCGTTTCGGTAAGTAGACG -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51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语音转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下一篇:交叉耦合声学滤波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