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车路协同系统车速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7710.1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1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倪志云;王凌;杨宇波;赵阳;李靖;任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7 | 分类号: | G08G1/017;G08G1/02;G08G1/04;G08G1/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秦广成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协同 系统 车速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车路协同系统车速检测装置,属于车路协同技术领域,包括:至少两个减速带,适于沿车辆行进方向间隔铺设在路面上;重力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减速带内;处理板,设置在所述减速带内,所述重力感应器与所述处理板电连接,所述处理板适于收集所述重力感应器传输的数据。本发明提供的智能车路协同系统车速检测装置,根据至少两次上传数据的时间及减速带之间的距离可以算出车辆的区间车速,同时,将重力感应器设置在减速带内,可以有效对车辆进行减速,还可以记录车辆的重量,查看车辆是否超重。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路协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车路协同系统车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今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总量不断增长,交通问题日益严重,随着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出现,对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进行了极大地改善。
其中,现有的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对车速的检测通常采用在路边设置速度感应器,用来测量车辆经过时的速度,然而这样仅能测量车辆的瞬时速度,却并不能对车辆的速度进行限制,若是需要对车辆速度进行限制,还需额外设置减速装置,装置及功能较为分散,不便于操作人员进行管理。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智能车路协同系统使用速度感应器进行车辆速度的检测,其中速度感应器功能较为单一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智能车路协同系统车速检测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车路协同系统车速检测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减速带,适于沿车辆行进方向间隔铺设在路面上;
重力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减速带内;
处理板,设置在所述减速带内,所述重力感应器与所述处理板电连接,所述处理板适于收集所述重力感应器传输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减速带包括:
半弧壳体,适于扣设在路面上,所述重力感应器和处理板均设置在所述半弧壳体内,所述半弧壳体顶部设有通孔;
限位杆,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所述通孔内,所述限位杆一端适于所述重力感应器连接,一端适于贯穿所述半弧壳体的侧面且部分伸出所述半弧壳体外;
弹性件,连接在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重力感应器之间,所述弹性件具有使所述限位杆保持伸出所述半弧壳体外的偏压力。
可选的,所述限位杆顶部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的倾斜方向与车辆行进方向相同。
可选的,所述限位杆沿减速带的长度方向并排设有多个;
固定杆,多个所述限位杆的底部均连接在所述固定杆上。
可选的,所述半弧壳体沿着车辆行进方向具有前弧面和后弧面,所述限位杆安装在所述前弧面或前弧面与后弧面相交的位置处。
可选的,还包括:延伸板,设置在所述半弧壳体前弧面的一侧,所述延伸板与所述半弧壳体抵接设置,且所述延伸板远离所述半弧壳体的一端具有斜面,所述斜面与地面之间夹角的角度范围为20度-40度。
可选的,还包括太阳能板,设置在所述延伸板上,所述太阳能板的一侧与所述半弧壳体接触设置;
所述重力感应器和处理板均与所述太阳能板电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有: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半弧壳体的后弧面上的限位孔内;
所述摄像头与所述处理板通信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有:灯管,设置在所述半弧壳体的前弧面的斜面槽内,所述灯管与所述处理板通信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77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