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淡水无鳞鱼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6862.X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5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王莉;陈亚玲;陈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威(成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2C25/02 | 分类号: | A22C2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嘉企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46 | 代理人: | 洪锐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淡水 无鳞鱼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淡水无鳞鱼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活鱼验收、放血、开肚、去内脏去鳃、清洗、开龙骨、冰水浸泡、沥水、腌制、速冻、装袋、金属探测、装箱、入库冷藏步骤;其中,在开肚步骤之前进行漂烫及去黑膜步骤;漂烫的具体步骤如下:将经过放血步骤后的鱼体放入80±5℃热水中烫漂,烫漂15‑35s后立即捞出并放入冰水中进行浸泡;对鱼体进行冰水浸泡前,需先加冰进行水温测试后再进行浸泡。本发明与常规的处理工艺相比,其能够起到较好的去腥目的,并且,具有鱼肉不松散,更加紧致,鲜美滑嫩,食用口感更佳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类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淡水无鳞鱼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淡水鱼类中,如江团、鮰鱼等鱼类,其鱼体长,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
鮰鱼表面具有粘液,在宰杀的时候非常滑,宰杀非常不方便,因此,在实际的使用中,一般都是将鮰鱼宰杀处理后形成半成品出售;现有技术中一般都包括如下步骤:活鱼验收、放血、烫漂、去黑膜、开肚、去内脏去鳃、清洗、开龙骨、冰水浸泡、沥水、腌制、速冻、装袋、金属探测、装箱、入库冷藏;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宰杀后制成的半成品在食用的时候具有较重的泥腥味,同时,宰杀后也导致鱼肉变柴,肉质松散,口感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淡水无鳞鱼的加工方法,其与常规的处理工艺相比,其能够起到较好的去腥目的,并且,具有鱼肉不松散,更加紧致,鲜美滑嫩,食用口感更佳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淡水无鳞鱼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活鱼验收、放血、开肚、去内脏去鳃、清洗、开龙骨、冰水浸泡、沥水、腌制、速冻、装袋、金属探测、装箱、入库冷藏步骤;
其中,在开肚步骤之前进行漂烫及去黑膜步骤;
其中,漂烫的具体步骤如下:
将经过放血步骤后的鱼体放入80±5℃热水中烫漂,烫漂15-35s后立即捞出并放入冰水中进行浸泡;对鱼体进行冰水浸泡前,需先加冰进行水温测试后再进行浸泡;
去黑膜步骤的具体步骤如下:
用工具洗去除鱼体表面粘液和黑膜,去除粘液和黑膜时需保证尾鳍完整,表皮无破裂,整个过程使用流水冲洗。
其中,放血具体步骤如下,
挑选表面无损伤、体型正常的鲜活鱼体,从鱼头和鱼下巴连接处下刀,割破动脉,使血可自行流出,将鱼体放入放血池中,使其自行游30-40min;使用循环水,鱼放血时间30-40min。
进一步限定,去鳃、去内脏、清洗、开龙骨步骤如下:
在去好黑膜的鱼体腹部开刀,鱼下巴从中间切开,使鱼体可平整展开;鱼体展开后摘去鱼泡、去除内脏和鳃,清洗干净后,从鱼腹内部在龙骨两边划刀,使鱼肉和龙骨分离,不能切断鱼皮,分离至距离鱼尾3-5cm腹鳍处。
其中,冰水浸泡、沥水具体步骤如下:
将鱼体放在10-12℃以下冰水中进行降温,鱼体冰水降温后温度控制在10-15℃,在冰水中放置时间为1-4h;其中,浸泡完成后每一缸清洗并换水,将鱼体从冰水中捞出沥水,沥水至水滴不成线;每5次漂烫的鱼体为一缸。
其中,装袋步骤如下:
将速冻好的鱼按1条/袋进行装袋,包装袋上贴防水标签,袋子上喷码生产日期,勾上规格,用脚踏式封口机进行封口,要求封口平整、无折叠。
其中,金属探测步骤如下:速冻装袋后过金属探测机,其中
进一步优化,入库冷藏步骤如下:包装好的产品立即进冷藏库,按批号、规格分别堆放,库温控制在-18℃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威(成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未经通威(成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68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