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低功耗比较电路、转换器和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5888.2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7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苏杰;朱勇;徐祎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百瑞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5/24 | 分类号: | H03K5/24;H03M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科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62 | 代理人: | 曹晓斐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功耗 比较 电路 转换器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低功耗比较电路,属于无线通讯和电路设计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包括包括前置放大器和锁存器,锁存器包括复位晶体管对、锁存输入晶体管对以及反相器对;其中,复位晶体管对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锁存输入晶体管对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反相器对包括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本发明能够在保持比较器低功耗的条件下,减小前置放大器输出节点的节点内部寄生电容并实现更高的采样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和电路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速低功耗比较电路、转换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子电路的发展,许多设备开始在移动系统中进行应用,以便于实现实时获取数据和便于携带的目的。这就导致在设计电路时,需要电路能够在低电源电压下工作并且保持低功耗。而数据的传输离不开数模转换器,作为数模转换器中的重要模块比较器的设计也至关重要。
在现有技术中,利用强臂闩锁比较器来实现比较工作。但强臂闩锁比较器中堆叠晶体管的存在使其需要高压裕量,另外,强臂闩锁比较器的偏移量和速度对任何共模变化都非常敏感。在双尾结构和改进型双尾比较器中,比较器的输出直接连接到锁存节点,使其在放大阶段不适用于低功率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高速低功耗比较电路、转换器和电子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速低功耗比较电路,其包括:锁存器和前置放大器,锁存器包括复位晶体管对、锁存输入晶体管对以及反相器对;其中,复位晶体管对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锁存输入晶体管对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反相器对包括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且第一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电源,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时钟信号,第一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三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的漏极以及第六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的栅极;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电源,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时钟信号,第二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五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的栅极以及第六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漏极;第三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七晶体管的漏极,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前置放大器的正相输出节点,第三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一晶体管的漏极;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八晶体管的漏极,第四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前置放大器的反相输出节点,第四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第五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电源,第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第五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一晶体管的漏极;第六晶体管源极连接电源,第六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晶体管的漏极,第六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第七晶体管的源极接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第七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三晶体管的源极;第八晶体管的源极接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晶体管的漏极,第八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四晶体管的源极。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速低功耗模数转换器,其包括如方案一的高速低功耗比较电路。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如方案二的高速低功耗模数转换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高速低功耗比较电路、转换器和电子设备。本发明采样速率更高、能耗更低且能够更好地应对共模变化,稳定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高速低功耗比较电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高速低功耗比较电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百瑞互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百瑞互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58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