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乘用车泥浆路耐久性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1708.3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7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占国;张立博;于东霖;李响;张元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张岩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乘用车 泥浆 耐久性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用车泥浆路整车耐久性试验方法,包括用户工况调查,搭建数据采集测试系统,模拟用户场景数据采集,对车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泥浆进行化验分析,对泥浆深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泥浆路里程进行统计分析,构建试验工况为:车辆以20km/h车速,通过深度为20cm、长度为70m、泥浆成分为70%水、8%泥土、22%沙的泥浆池1000次。本发明通过科学的测量方法、计算方法、分析方法,贴近用户,准确可靠,填补了乘用车泥浆路耐久性试验方法的空白,完善了整车试验验证体系;能够快速的验证乘用车泥浆路耐久性,在研发阶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上市后产品因行驶泥浆路导致的故障,降低了索赔,提高了品牌形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乘用车泥浆路耐久性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环境复杂多变,特别是在多雨、沿海、山地、乡村等易产生泥泞、积水路段行驶过程中,底盘、发动机、变速器容易受到飞溅的泥浆与积水冲击,使混有泥砂的泥浆进入部件中,导致某些电器部件、橡胶件失效。世界知名汽车企业均有因泥浆路的问题引起的汽车召回。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用泥浆处理装置,包括冲压箱外壳、电机、离心转轮、伸缩弹簧、冲压铁块、连接托盘、连接杆和金属转筒,所述冲压箱外壳上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冲压箱盖,所述冲压箱盖上端固定连接有一台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离心转轮,所述冲压箱外壳内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固定平台,两个所述固定平台上均固定连接有两组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平台上;处理装置解决了大型机械无法进入的小面积冲压泥浆路面的问题。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辆用挡泥板装置,包括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外挡泥罩,以及固定地连接在其内用于防止泥浆飞溅的防飞溅板;外挡泥罩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水平车身连接部、弯曲轮廓部和收拢折叠部,弯曲轮廓部和收拢折叠部沿车轮胎的外轮廓方向弯曲,并弯曲轮廓部和收拢折叠部的左右两侧边缘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向车轮胎方向的突起部。本实用新型增强了挡泥板的遮挡泥浆性能,使得其在使用时,能够自动清洁车辆轮胎上的泥浆,减轻了或者避免了车辆轮胎上堆积泥浆或者淤泥,从而提高地面存有淤泥或者泥浆路面时,车辆的驾驶性能。
研究发现,汽车底盘、发动机、变速器是整车高质量、高可靠、高安全最重要的环节,由泥浆引起的故障及有可能导致安全失效或者导致整车的破坏,从而对消费者的生命或者肢体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危害,还会导致功能失效,对整车企业的品牌、口碑、销量等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在新产品开发和验证过程中,如何能够迅速、准确的发现泥浆路引起的故障是一个重点工作。基于此,现需要研发一种能够贴近用户真实使用、验证时间短、效率高的乘用车泥浆路整车耐久性试验方法,以便在设计阶段就尽快尽早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止市场上出现类似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实用性强、验证时间短、高效的乘用车泥浆路整车耐久性试验方法,以解决迅速、准确的发现泥浆路引起的故障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乘用车泥浆路耐久性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搭建由车速测量模块、几何尺寸测量模块、飞溅高度测量模块以及泥浆成分分析模块构成的数据采集测试系统,用于获取数据采集车与用户车辆车速数据,泥浆的深度与泥浆路面的长度、宽度数据,泥浆溅起的高度数据以及泥浆比重和泥沙含量数据;
B、采集泥浆样本,利用高度尺和卷尺测量泥浆路深度、路面长度、宽度;利用手持雷达测速模块测量路过车辆车速;按照用户的不同车速进行数据采集,得到泥浆的飞溅高度;
C、数据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17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