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轮毂夹具、加工设备及生产线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19415.1 | 申请日: | 2021-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1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河;陈民凯;周宗明;张乃庆;徐帅强;刘德伟;卢秉恒;张彦彬;王晓铭;杨敏;刘波;崔歆;刘明政;吴喜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汉格斯特(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3/08 | 分类号: | B23Q3/08;B23Q7/04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武博 |
| 地址: | 26652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轮毂 夹具 加工 设备 生产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轮毂夹具、加工设备及生产线,其技术方案为:汽车轮毂夹具包括夹具主体和定位装置,夹具主体包括固定平台、沿固定平台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夹紧爪,夹紧爪用于夹紧轮毂外圈;多个夹紧爪通过连杆机构连接驱动件,在驱动件作用下能够使夹紧爪沿固定平台径向移动;定位装置包括与夹紧爪滑动连接的活动平台,活动平台安装有用于定位轮毂内圈或外圈的定位模块。加工设备包括夹具、机床、微量润滑装置;生产线包括加工设备、上料系统、上下料机械手和出料辊道;夹具能够适应多尺寸、多规格轮毂的夹紧;机加工嵌入了微量润滑加工,能够满足轮毂机加工的要求,保证加工质量;轮毂从毛坯传输到加工输出过程有效衔接,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毂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轮毂夹具、加工设备及生产线。
背景技术
汽车轮毅正朝着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所以,造成了轮毂的形成了多规格、多尺寸、变批量的轮毂生产模式。对于不同规格尺寸的轮毅在加工时往往要有不同的加工设备来满足其对加工的需要,随着轮毂种类的增加,对设备的需求也在随之增加。轮毂夹具是轮毂加工的必要工具,其对轮毂加工生产线的生产效率、生产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发明人发现,目前轮毂夹具存在定位精度不能满足加工要求、不能适应多规格轮毂加工对生产效率的要求等问题,例如,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毂夹具,该夹具的设计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但是夹具在即将使用时,前期准备工作太过麻烦;当面临多规格尺寸轮毅的生产任务时,需要进行不断地调节,无法适应自动化的需求。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汽车轮毂夹具,其设计了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及活动范围的弧形夹紧垫,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对不同轮毂进行限位的范围;但此夹具不能实现不同轮毂厚度的夹紧,且未在夹紧前实现自定位,可能因毛坯的质量问题导致夹紧时定心错误,造成偏差过大,使得后续加工误差逐渐放大,最终损害工件,发生不必要损失。
另外,目前轮毂机加工设备基本还停留在老式的、人工操作三台机床的岛式加工,其润滑方式为浇注式润滑。传统的浇注式就是在机床加工时将大量的切削液持续的喷射到加工区,将切削产生的大量热量与切屑带走。但是在加工过程中,浇注式由于大量浇注切削液,会造成切削液飞溅,由于工人操作机床,切削液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且切削液对环境危害极大,处理成本又极高,增大成本。而且,轮毂岛式加工未对机加工中的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进行区别,使得他们的定位基准相同,导致加工精度较低。
对于轮毂加工生产线,除了夹具定位、机加工环节的问题,还存在上下料过程不能有效衔接、轮毂一次运输数量较少等问题,导致生产线不能满足轮毂对质量和效率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轮毂夹具、加工设备及生产线,夹具通过设置定位装置,能够实现轮毂自定位,能够适应多尺寸、多规格轮毂的夹紧;机加工嵌入了微量润滑加工,能够满足轮毂机加工的要求,保证加工质量;轮毂从毛坯传输到加工输出过程有效衔接,提高加工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轮毂夹具,包括:
夹具主体,包括固定平台、沿固定平台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夹紧爪,夹紧爪用于夹紧轮毂外圈;多个夹紧爪通过连杆机构连接驱动件,在驱动件作用下能够使夹紧爪沿固定平台径向移动;
定位装置,包括与夹紧爪滑动连接的活动平台,活动平台安装有用于定位轮毂内圈或外圈的定位模块。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夹紧爪包括主体,主体一端连接有能够与轮毂表面贴合的夹持件,夹持件与主体之间设置垫片;
所述固定平台、活动平台分别沿周向对应开设安装槽,夹紧爪与安装槽滑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定位模块包括安装于活动平台的内充架,内充架周向与多个内充件滑动连接;内充架中心安装连接轴,连接轴与连接架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汉格斯特(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理工大学;汉格斯特(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94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板翻转装置及焊接设备
- 下一篇:FRP筋管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