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类植物叶脉的染色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19285.1 | 申请日: | 2021-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4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雄;朱维宇;周艺琳;杜美霖;陈俊;黄从德;周世兴;肖林;何宇;铁烈华;胡峻嶍;张仲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30 | 分类号: | G01N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梁永昌 |
| 地址: | 62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叶脉 染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竹类植物叶脉的染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野外采集的新鲜竹叶立即置于50ml离心管内,用FAA溶液中固定,尽快带回实验室;步骤二:将FAA溶液中的竹叶取出后用去离子水重新干净,在湿润状态下选择叶片中段主脉某一侧用解剖刀切取长为3cm,宽为0.6cm的竹叶切片;步骤三:将竹叶切片置于10ml离心管内,用移液枪注入8ml 5%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封浸泡36~60h;步骤四:将浸泡后的切片置于5.5%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漂白5min,然后用蒸馏水清洗多次等,本发明染色方法简单,染色效果好,可观测到3‑4级脉,对于竹类植物生理和生态学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叶脉染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类植物叶脉的染色方法。
背景技术
在植物中,叶脉为植物叶片提供机械支撑、水力运输、养分传递和防御能力,同时也决定着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叶片形态和功能的高度多样性反映在脉序网络几何结构的高度多样性上,叶片形态的进化收敛也与脉序特征(如网状结构)的进化收敛有关。对植物叶脉结构和功能开展研究对于认识植物的进化及其对环境的适应和生态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竹子的脉序是单子叶植物所特有平行脉,一般具备1~4级脉序结构,1~3级叶脉之间平行排布,从叶基一直延伸至叶尖;4级脉则与1~3级脉近乎垂直分布,仅连接3级脉。
目前学界对于竹类植物叶脉的报道较为零星,且大多仅观测到1、2级脉,对于3~4级脉的提取和观测更为稀少。其原因是竹叶质薄,叶脉细小,难以观测所致,这一问题不利于竹类植物生理和生态学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竹类植物叶脉的染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野外采集的新鲜竹叶立即置于50ml离心管内,用FAA溶液中固定,尽快带回实验室;
步骤二:将FAA溶液中的竹叶取出后用去离子水重新干净,在湿润状态下选择叶片中段主脉某一侧用解剖刀切取长为3cm,宽为0.6cm的竹叶切片;
步骤三:将竹叶切片置于10ml离心管内,用移液枪注入8ml 5%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封浸泡36~60h;
步骤四:将浸泡后的切片置于5.5%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漂白5min,然后用蒸馏水清洗多次;
步骤五:将清洗干净的切片依次通过系列乙醇梯度溶液(20%,40%,60%,80%,100%),每种浓度脱水30s;
步骤六:将脱水后的切片置于0.1%的番红O-乙醇溶液中染色5~6min;
步骤七:染色结束后再依次通过系列乙醇梯度溶液固色(100%,80%,60%,40%,20%),每种浓度固色30s;
步骤八:将固色后的植物切片立即使用中性树胶封片剂制作永久玻片,在电子显微成像系统下观测叶脉染色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FAA固定溶液:5ml福尔马林(38%甲醛)、5ml冰醋酸、90ml乙醇水溶液50%、5ml丙三醇(甘油)。
进一步的,所述0.1%番红O-乙醇溶液:准确称取0.1000g番红O染色剂溶解于100g酒精中,置于棕色瓶内备用(保存时间3days)。
进一步的,所述5.5%次氯酸钠水溶液:5.5%次氯酸钠原液。
进一步的,所述5%氢氧化钠水溶液:称取5g氢氧化钠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
进一步的,所述梯度乙醇-水溶液(20%,40%,60%,80%,100%):将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按浓度梯度配制两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92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