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叠栅结构的碳化硅MI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17730.0 | 申请日: | 2021-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1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康俊勇;李光容;王伟平;吴志明;孔丽晶;吴雅苹;李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厦门大学九江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1L29/51 | 分类号: | H01L29/51;H01L2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秦月贞 |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结构 碳化硅 mis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具有叠栅结构的碳化硅MIS器件,其特征在于,其结构从下到上依次包括背电极(6)、N+衬底层(1)、N型外延层(2)、底层栅介质(3)、介质界面钝化层(4)、上层栅介质(5)、栅电极(7);所述的底层栅介质与上层栅介质堆叠构成栅极介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MI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栅介质(3)为AlN材料,所述底层栅介质厚度约为2 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MI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栅介质(5)为Al2O3材料,所述上层栅介质厚度为20 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MI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衬底层(1)的厚度为350 μm,所述N+衬底层(1)的材质为掺杂有浓度为5×1018 cm-3磷离子的N型4H-Si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MI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外延层(2)的厚度为1 μm~100 μm,所述N型外延层(2)的材质为掺杂有浓度为8×1015 cm-3磷离子的N型4H-Si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MI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6)的厚度为200 nm,所述栅电极(7)为直径500 μm、厚度200 nm的圆柱体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MIS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取厚度为350 μm,氮离子掺杂浓度为5×1018 cm-3的N+碳化硅衬底片,在温度为1600 ℃、压力为150 mbar、反应气体为硅烷和丙烷、掺杂源气体为PH3、载运气体为PH3的条件下进行RCA清洗;
步骤S2,在清洗后的N+衬底层(1)生长N型外延层(2),并进行工艺处理,掺杂离子为磷离子,掺杂浓度为8×1015 cm-3的N型4H-SiC,其厚度为1 μm~100μm;
步骤S3,对4H-SiC外延衬底基片进行清洗,将样品依次进行有机溶液超声清洗、碱洗、酸洗,每个清洗步骤后都执行5% HF溶液浸泡,再在去离子水中冲洗,氮气吹干;
步骤S4,利用磁控溅射工艺,在N型外延层(2)上方制备底层栅介质(3)AlN薄膜;
步骤S5,利用氮等离子体对表面进行钝化处理,形成介质界面钝化层(4);
步骤S6,利用磁控溅射工艺,在界面钝化层(4)上方制备上层栅介质(5)Al2O3薄膜,并对形成栅介质的样品进行高温退火处理;
步骤S7,背面蒸发Al金属,制备背电极(6);
步骤S8,正面蒸发Al金属,制备栅电极(7),完成MIS器件制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碳化硅MIS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工艺处理的条件为:温度为1600℃,压力为150 mbar,反应气体为硅烷和丙烷,掺杂源气体为PH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厦门大学九江研究院,未经厦门大学;厦门大学九江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773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