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碳混烧窑炉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5557.0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2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范随州;王振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弘宝汝瓷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F27D19/00;F23K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祁学民 |
地址: | 467599 河南省平顶***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碳混 烧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碳混烧窑炉,包括柴窑本体、分散机和泥浆泵,所述柴窑本体的入口位于柴窑本体左端,所述分散机连接泥浆泵,所述泥浆泵的软管经分散装置与柴窑本体连接,所述分散装置包括壳体、分散组件、保护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分散组件,所述分散组件包括旋转套、分散叶片和注料管,所述壳体和分散组件之间设置有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有两个,两个保护组件均包括活动罩、控制柱和连接环,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气缸和控制板,所述柴窑本体上表面左部设置有贯穿柴窑本体顶板连通柴窑本体内部的长方形的加料孔,多个所述分散叶片中位于旋转套下方的分散叶片伸进加料孔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窑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柴碳混烧窑炉。
背景技术
陶瓷器为一种悠久历史的工艺品,中国传统烧制陶瓷最早所使用的燃料为薪柴,柴烧窑炉在中国历史上极其悠久,柴烧窑炉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记忆,在中国陶瓷领域,它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还应具有传承意义,在陶瓷成品过程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成瓷状态,需要控制窑室内的升温速度,薪柴的燃烧速度快,升温快,降温也快,温度的稳定性不好,容易使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瑕疵,一旦薪柴开始燃烧就不方便控制升温速度,往往温度上升速度快时需要撤出薪柴,不仅不易操作,还容易产生窑外高温,导致生产环境恶化。
发明内容
为解决薪柴的燃烧速度快,升温快,窑室内的升温速度不稳定、不易控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柴碳混烧窑炉,目的是使用碳粉和水的混合碳浆,撒入窑室内,控制窑内温度的上升速度,保证升温速度的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柴碳混烧窑炉,包括柴窑本体、分散机和泥浆泵,所述柴窑本体的入口位于柴窑本体左端,所述分散机连接泥浆泵,所述泥浆泵的软管经分散装置与柴窑本体连接;
所述分散装置包括壳体、分散组件、保护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壳体由前板、后板和弧板组成,所述前板为底面是水平面、顶面是弧形凸起向上的优弧弓形板体,所述前板上部设置有与前板的弧形边同轴的、贯穿前板前后侧面的弧形通孔,前板上设置有与前板的弧形边同轴的、贯穿前板前后侧面的、圆形的第一贯穿孔,所述后板是与前板大小一致的、弧形凸起向上的优弧弓形板体,后板与前板前后相对应,后板上设置有与第一贯穿孔相对应的第二贯穿孔,所述弧板为左右两边为直边、前后两边为弧形边、弧形凸起向上的优弧形,弧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前板和后板的弧形边,所述弧板中部设置有沿弧板弧形长度方向的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贯穿弧板的内外侧面,前板前侧面下端、后板后侧面下端和弧板外侧面的左右两端共同连接有水平状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为长方形环状体,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壳体连接在柴窑本体上表面左部,壳体经贯穿螺栓孔伸进柴窑本体内的螺栓与柴窑本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弘宝汝瓷坊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弘宝汝瓷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55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COⅠ基因鉴别绵羊毛与山羊毛的方法
- 下一篇:洗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