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OⅠ基因鉴别绵羊毛与山羊毛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5538.8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0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夏颖;吴小锋;郑海玲;杨海亮;周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co 基因 鉴别 绵羊 山羊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OⅠ基因鉴别绵羊毛与山羊毛的方法。提取羊毛的DNA;利用COⅠ基因引物对提取到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出380bp长度的PCR扩增产物;将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利用胶纯化试剂盒回收,测序得到测序结果,根据测序结果进行绵羊毛与山羊毛的物种鉴别。本发明方法特异性强,简单易操作,避免了传统外观鉴定的主观因素影响,且可鉴别经纺织加工后外观改变难以从形态上进行识别的羊毛制品,结果客观准确,可信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技术领域的一种鉴别生物物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OⅠ基因鉴别绵羊毛与山羊毛的方法。
背景技术
山羊毛与绵羊毛都是市场上常见的用于纺织的动物毛纤维,山羊毛制品和绵羊毛制品在手感、质感等方面略有差别,以满足不同需求。然而,由于山羊毛和绵羊毛的结构和组成非常相似,且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后二者更加难以辨别,因此对山羊毛和绵羊毛进行鉴别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鉴别方法主要是外观鉴别法,即在显微镜下根据其鳞片层、皮质层和髓质层的特征加以辨别。但是在纺织物制造的过程中,毛发的形态结构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此方法不仅辨别难度较大,而且主观性过强,比对标准不明确,对辨别人员的经验和技术要求较高,不容易快速得出准确结果。
动物毛发的基因组大多存在于毛囊中,而用于纺织的动物毛发通常没有毛囊,因而在对毛发DNA进行分析时,主要是针对毛发干中的线粒体DNA。CO Ⅰ基因是动物线粒体DNA上的基因,广泛用于动物物种鉴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COⅠ基因鉴别绵羊毛与山羊毛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准确可靠、快速高效、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优点。
本发明方法特异性强,简单易操作,避免了传统外观鉴定的主观因素影响,且可鉴别经纺织加工后外观改变难以从形态上进行识别的羊毛制品,结果客观准确,可信度高。
基于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提取羊毛的DNA;
(2)利用COⅠ基因引物对提取到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出380bp 长度的PCR扩增产物;
(3)将PCR扩增产物经质量浓度为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利用胶纯化试剂盒回收,测序得到测序结果,根据测序结果进行绵羊毛与山羊毛的物种鉴别。
所述步骤(2)中,COⅠ基因引物包括【上游的】GS380-F核苷酸序列和【下游的】GS380-R核苷酸序列,GS380-F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具体为ATCGGCACCCTCTACCTTCT,】GS380-R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具体为GCTCCTGCATGGGCTAGATT】。
所述步骤(2)中,PCR扩增的反应体系为:加入5μl羊毛DNA、0.5μl的浓度为10μmol/L的上游引物GS380-F、0.5μl的浓度为10μmol/L的下游引物 GS380-R、2μl Taq酶缓冲液、2μl dNTP混合液、0.5μl Taq酶溶液,用ddH2O将总体积补足至20μl;扩增条件为:94℃预变性1min;94℃变性30s、55℃退火 30s、72℃延伸1min,共35个循环;72℃延伸5min;最后温度设置4℃【且时间设置∞以实现扩增结束后的暂时性低温】保存。
【所述的Taq酶缓冲液、dNTP混合液、Taq酶溶液分别采用TaKaRa 10x Ex TaqBuffer、TaKaRa dNTP Mixture、TaKaRa Ex Taq酶。】
所述步骤(3)中,根据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判断:
若测序结果的序列为SEQ ID NO.3,则羊毛为绵羊毛;
若测序结果的序列为SEQ ID NO.4,则羊毛为山羊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55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级磷酸铁的循环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柴碳混烧窑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