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青金釉陶瓷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15088.2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7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范随州;王振芳;杨顺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弘宝汝瓷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8/00 | 分类号: | C03C8/00;C04B41/86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祁学民 |
地址: | 467599 河南省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釉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青金釉陶瓷,包括坯体和青金釉料,所述坯体表面有青金釉料,所述青金釉料包含方解石,钾长石,黑毛土,铝矿石,草木灰,钠长石,石英,玛瑙石,釉料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成膜性,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对小范围温度波动不敏感,玻化温度低,在1230℃即可完成玻璃化,在烧制成型时,可以稳定的升温,升温速度慢,采用混合碳浆撒盖法控温,保证了升温速度平稳,解决了青金釉陶瓷在烧制时对温度要求较高,且不易烧成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青金釉陶瓷,具体涉及一种青金釉陶瓷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汝瓷是宋代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有汝窑为魁之誉。北宋后期,汝窑被皇室垄断,专为宫廷烧造瓷器,即汝官瓷,简称汝瓷。汝瓷,为宋代汝窑烧制的青瓷统称。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为宫廷御用瓷器。
柴烧窑炉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记忆,在中国陶瓷领域,它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和传承意义,柴窑中的薪柴在烧制瓷器时还会有油质挥发,与瓷器的釉质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使瓷器釉质更好,因此高等级的瓷器大多是柴窑烧制的。
青金釉是指烧制出的青釉汝瓷的表面出现黄金色的斑点,有很强有装饰感,丰富了汝瓷的装饰艺术,青金釉陶瓷在烧制时对温度要求较高,且不易烧成,一直是瓷器烧制行家眼中的难题之一。
发明内容
为解决青金釉陶瓷在烧制时对温度要求较高,且不易烧成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青金釉陶瓷及制备方法,目的提供一种陶瓷釉料配方及陶瓷制备方法,解决青金釉陶瓷在烧制时对温度要求较高,且不易烧成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青金釉陶瓷,包括坯体和青金釉料,所述坯体表面有青金釉料,所述青金釉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方解石:6-10份,钾长石:17-19份,黑毛土15-18份,铝矿石:15-17份,草木灰:12-14份,钠长石:10-20份,石英14-18份,玛瑙石:1份。
进一步地,所述青金釉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方解石:8份,钾长石:18份,黑毛土16份,铝矿石:16份,草木灰:13份,钠长石:10份,石英18份,玛瑙石:1份。
一种青金釉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素烧,清理灰尘后将陶瓷生坯放入窑炉中,在750-850℃下素烧4-5h,得到陶瓷素坯;
②制备青金釉浆:将上述原料分别进行粉碎、混合,利用球磨机进行湿法球磨,过筛,万孔筛筛余量为0.1%~0.3%,除铁后制得青金釉浆,所述青金釉浆的釉料浓度为波美浓度45°be-60°be;
③施釉,在陶瓷素坯表面施釉,使釉料覆盖陶瓷素坯表面,釉层厚度为0.5-1mm;
④烧制成型,陶瓷素坯上的釉料干燥后放入窑炉中,在还原气氛中烧制成型,即烧制成型分为蒸发阶段、氧化阶段、强还原阶段、弱还原阶段、保温阶段和冷却阶段六个阶段。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④中烧制成型各阶段如下:
蒸发阶段:窑炉内由常温升至550±10℃,升温速度4.6-6℃/min;
氧化阶段:窑炉内升温至950±5℃,升温速度2-4℃/min;
强还原阶段:窑炉内升温至1050±5℃,升温速度0.4-0.8℃/min;
弱还原阶段:窑炉内升温至1200±5℃,升温速度1.6-2.5℃/min;
保温阶段:窑炉内温度控制在1230±10℃,保温时间2小时;
冷却阶段:停火,窑炉内温度自然降至100℃,打开窑炉的窑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弘宝汝瓷坊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弘宝汝瓷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50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稳定性高的液压升降设备
- 下一篇:一种防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