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其显示方法和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2982.4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1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孙艳生;雷嗣军;张智;张超杰;耿玉旭;马贺兵;刘松;邓勇;王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姜春咸;冯建基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显示 及其 方法 显示装置 | ||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灯条、导光板、第一光学膜片组和第二光学膜片组;所述灯条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边缘端面相对;所述导光板、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和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相叠置,且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和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对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的边缘形成包覆和支撑;
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对所述灯条形成支撑;
所述第三支撑部用于对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的边缘形成包覆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板面的截面形状为第一凹形框,所述第一凹形框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的边缘端面,且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一凹形框的开口中;
所述第三支撑部的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板面的截面形状为第二凹形框,所述第二凹形框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的边缘端面,且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二凹形框的开口中;
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板面的截面形状为条状,该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凹形框的开口的靠近其的一端,该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凹形框的开口的靠近其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的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板面的整体截面形状为“弓”字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包括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
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
所述第一灯条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一导光板的边缘端面;所述第二灯条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二导光板的边缘端面;
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相叠置,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相接触;所述第二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第一网点结构,所述第一网点结构能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发生漫反射且大部分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出射,少部分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相接触的一面出射;
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一导光板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第二网点结构,所述第二网点结构能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发生漫反射且大部分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出射,少部分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一导光板相接触的一面出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网点结构;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网点结构;
所述第一网点结构能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发生漫反射且大部分从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出射,少部分从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出射;
所述第二网点结构能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发生漫反射且大部分从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出射,少部分从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出射。
7.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位于第一光学膜片组的背离导光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边缘与第一支撑部的背离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的一侧相接触;
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位于第二光学膜片组的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边缘与第三支撑部的背离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的一侧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298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