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防变形组件的新能源电池包托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05762.9 | 申请日: | 2021-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57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顾中权;胡洲权;华路;张志健;崔顺勇;郑张缘;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桑尼泰克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B60L50/64;B60L3/00;H01M50/242;H01M50/249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杜家波 |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变形 组件 新能源 电池 托架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带有防变形组件的新能源电池包托架,包括汽车托架、电池组、缓冲机构和应急机构,所述电池组固定固定连接在汽车托架中部上表面,缓冲机构置于电池组前后两侧,应急机构置于电池组上表面,电池组左右两侧设有侧安装板,侧安装板与电池组侧壁固定连接,侧安装板靠近电池组一侧侧壁设有传动槽,传动槽底部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电池组前后两侧均设有护板,护板两侧固定连接有从动齿板,该托架能够实现对电池组的保护,减小了外部对电池组的冲击力,同时能够迅速将电池组封存,避免电池组在受到外部剧烈撞击,避免电池组出现变形现象,进一步的实现对电池组的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带有防变形组件的新能源电池包托架。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提倡新能源汽车是为了应付环保和石油危机需要,减少或放弃燃烧传统的汽油或柴油驱动内燃机的现时主流车型。
新能源电池汽车安装有电池组,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电池组一旦受到撞击,由于冲击力比较大,电池组会立刻出现变形现象,对电池组造成损坏,同时由于电池变形可能会使电池组内部的极性短路现象,导致电池组大电流自放电产生高温膨胀,从而撑破电池的外壳形成的爆炸现象,电池组损坏的同时对驾驶人员安全造成威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防变形组件的新能源电池包托架,该托架能够实现对电池组的保护,减小了外部对电池组的冲击力,同时能够迅速将电池组封存,避免电池组在剧烈撞击时出现变形现象,进一步的实现对电池组的保护。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防变形组件的新能源电池包托架,包括汽车托架、电池组、缓冲机构和应急机构,所述电池组固定固定连接在汽车托架中部上表面,缓冲机构置于电池组前后两侧,应急机构置于电池组上表面,电池组左右两侧设有侧安装板,侧安装板与电池组侧壁固定连接,侧安装板靠近电池组一侧侧壁设有传动槽,传动槽底部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电池组前后两侧均设有护板,护板两侧固定连接有从动齿板,从动齿板置于传动槽内,且与传动槽侧壁滑动连接,从动齿板与传动齿轮啮合设置。
具体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板和缓冲弹簧,第一缓冲板滑动连接汽车托架上表面,第一缓冲板靠近护板一侧设有缓冲槽,缓冲弹簧固定连接在缓冲槽内。
具体的,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缓冲杆,缓冲杆前端置于缓冲槽内,且缓冲杆与缓冲槽滑动连接,缓冲弹簧的其中一端与缓冲杆前端侧壁固定连接,缓冲杆远离缓冲槽的一端与护板转动连接。
具体的,所述两个缓冲杆呈X形交叉设置,两个缓冲杆交叉处连接有缓冲柱,缓冲杆套设在缓冲柱的外壁,且缓冲杆与缓冲柱转动连接,汽车托架上表面设有导向槽,缓冲柱底部置于导向槽内,且缓冲柱与导向槽滑动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缓冲板靠近侧安装板一侧两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条,传动齿条远离第一缓冲板的一端置于传动槽内,且传动齿条与传动槽侧壁滑动连接,传动齿条与传动齿轮啮合设置。
具体的,第一缓冲板远离护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液压杆远离第一缓冲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撞梁。
具体的,所述侧安装板靠近电池组一侧还设有应急槽,应急机构包括卷轴和固定块,固定块固定连接在应急槽中部,卷轴两端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块之间。
具体的,应急机构还包括金属卷板、拉杆和应急滑块,金属卷板一端固定连接在卷轴外壁,金属卷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拉杆外壁,金属卷板两端固定连接有应急滑块,应急滑块置于应急槽内,且应急滑块与应急槽滑动连接。
具体的,应急滑块与固定块之间设有应急弹簧,应急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应急滑块侧壁,应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侧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桑尼泰克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桑尼泰克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57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