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冶金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03332.3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0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阳钢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霖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91 | 代理人: | 黄燕石 |
地址: | 20140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冶金 复合管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冶金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属于复合管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外管处理,将外管表面污垢去除后进行氧化和去氧化处理,再进行晶粒细化,内管处理,将内管表面污垢清理后钝化,再去氧化,后进行晶粒细化,穿管冷拔,将外管和内管穿设在一起后进行冷拔处理,压熔锚合,在高温高压下,外管上的海绵状纯铁体与内管上的杨梅状合金组织液相混合,促使两种金属材料界面的晶间结合,并形成新的金属相组织,从而完成生产,该组织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使两种金属的结合强度达到标准的要求,本发明可以任意变形加工,如现场切割、开孔、焊接、弯曲和加工管件等,制造得到的组织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使两种金属的结合强度达到标准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管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冶金复合管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集输管线一般使用机械复合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缺点:结合强度不够、端部破口密封不好、热塌陷问题、泄压塌陷问题,由此导致集输管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冶金复合管作为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新型复合管,用来作为集输管线是一种较佳选择。
冶金复合管顾名思义是一种通过冶金的工艺制成的复合管,基本的定义是把初级工业材料和高技术的冶金处理过程结合起来,采用离心浇铸管坯经挤压、冷轧(或冷拔)生产方式,从而获得更加高品质的复合管,依靠此方法制造而成的复合管材既能够是一般普碳钢与不锈钢、一般不锈钢与高品质不锈钢,也能过是普通钢种与镍、钼以及等合金的复合,也可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实现多种金属的多层复合,主要使用到的工艺是压熔锚合,压熔锚合是异种金属的接触面,在线形成新的冶金结合棉的过程,适合不同金属材料之间,热膨胀系数差异教的的冶金复合。
整体上的冶金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已经能够顺利生产得到复合管,但是制得的复合管性质并不够稳定,延展性不佳,两种金属的结合强度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冶金复合管的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冶金复合管的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复合管性质不稳定和强度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冶金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外管处理,将所述外管内壁上的油污和粉尘清除,保证所述外管的表面整洁,实现去氧化层,然后将所述外管置于特定温度、湿度、压力的密闭空间中,使其形成新的氧化层,形成足够的氧化层后将所述外管置于特定环境下进行微氧化还原,实现脱氧处理,保证氧化层分布较为均匀,方便后期步骤的处理,经过脱氧处理之后的所述外管再进行晶粒细化,具体操作为,先通过将稀土和强脱氧剂混合形成细化混合物,混合过程保持低速搅拌,搅拌时间适当增加,保证原料混合充分,制得细化混合物后再将所述外管置于所述细化混合物中,保持特定的温度和压力,实现所述外管的晶粒细化,经过上述处理过程后,经与氧化层发生还原反应,所述外管的表面形成海绵状纯铁体,完成所述外管的处理,为后续的压熔锚合做准备;
b、内管处理,选用合金管作为所述内管,将所述内管外表面上的油污、脏污清除,确保所述内管的外表面清洁,再通过钝化机对所述内管进行钝化处理,从而在所述内管的外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然后再对所述内管进行去氧化处理,将所述内管上的氧化铬还原成铬,之后对所述内管进行和所述外管相同的晶粒细化,将稀土和强脱氧剂混合形成所述细化混合物,混合过程保持低速搅拌,搅拌时间适当增加,保证原料混合充分,制得细化混合物后再将所述外管置于所述细化混合物中,保持特定的温度和压力,实现所述内管的晶粒细化,经过与氧化层和Fe的反应,所述内管的表面去除Fe,保留了合金,形成新的合金组织,呈现杨梅状;
c、穿管冷拔,把所述内管穿入加热后的所述外管内,通过冷拔工艺形成机械复合状态,制得初成形的复合管,为较为成熟的现有工艺,能够较为顺利的完成初成形复合管的拉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阳钢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阳钢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33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