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冶金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03332.3 | 申请日: | 2021-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0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阳钢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霖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91 | 代理人: | 黄燕石 |
| 地址: | 20140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冶金 复合管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冶金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外管(1)处理,将所述外管(1)内壁上的油污清除,实现去氧化层,然后将所述外管(1)置于特定温度、湿度、压力的密闭空间中,使其形成新的氧化层,形成足够的氧化层后将所述外管(1)置于特定环境下进行微氧化还原,实现脱氧处理,经过脱氧处理之后的所述外管(1)再进行晶粒细化,通过将稀土和强脱氧剂混合形成细化混合物,将所述外管(1)置于所述细化混合物中,保持特定的温度和压力,实现晶粒细化,经过上述处理过程后,经与氧化层发生还原反应,形成海绵状纯铁体,完成所述外管(1)的处理,为后续的压熔锚合做准备;
b、内管(2)处理,选用合金管作为所述内管(2),将所述内管(2)外表面上的油污、脏污清除,再通过钝化机对内管(2)进行钝化处理,在所述内管(2)的外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然后进行去氧化处理,将所述内管(2)上的氧化铬还原成铬,再进行晶粒细化,将稀土和强脱氧剂混合形成所述细化混合物,将所述外管(1)置于所述细化混合物中,保持特定的温度和压力,实现晶粒细化,经过与氧化层和Fe的反应,所述内管(2)的表面去除Fe,保留了合金,形成新的合金组织,呈现杨梅状;
c、穿管冷拔,把所述内管(2)穿入加热的所述外管(1)内,通过冷拔工艺形成机械复合状态;
d、压熔锚合,在高温高压下,所述外管(1)上的海绵状纯铁体与所述内管(2)上的杨梅状合金组织液相混合,促使两种金属材料界面的晶间结合,并形成新的金属相组织,从而完成生产,该组织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使两种金属的结合强度达到标准的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冶金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形成新的所述氧化层厚度为0.05-0.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冶金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密闭空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湿度为百分之四十,压力为101.325k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冶金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微氧化还原的特定环境温度为650摄氏度,湿度小于百分之二十,压力为101.325k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冶金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晶粒细化的特定环境温度为650摄氏度,压力为101.325kP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冶金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晶粒细化的特定环境温度为880摄氏度,压力为101.325kPa,处理时间为25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冶金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更具体的操作流程为,先将所述内管(2)穿设至加热至600摄氏度的所述外管(1)内,然后对所述内管(2)和所述外管(1)复合后的管口进行缩口,使之变形,再将管坯进行缩径拉拔,管坯在夹头的作用下,通过成形模具(3),一端被拉模(4)拉出,所述内管(2)和所述外管(1)同时发生缩径变形,进而实现所述外管(1)、所述内管(2)上两种金属的过盈配合,形成特有的精密机械复合,最后将管头切除,使得复合后的钢管的端口保持平整便可进行下一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冶金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更具体的操作流程为,先将经过机械复合的钢管内部加入足量的固、液态膨胀介质(7),然后将所述钢管的两端进行密封式焊接,封住两个端口,形成封头(5),再将密封后的所述钢管穿设在电磁感应线圈(6)中,开启所述电磁感应线圈(6)对钢管进行加热,所述钢管在内部压力和热激活的促进作用(高温高压)下,所述外管(1)上的海绵状纯铁体与所述内管(2)上的杨梅状合金组织液相混合,促使两种金属材料界面的晶间结合,并形成新的金属相组织,最后将复合完成后的复合管两端的密封切除,再根据需求切割成为需要的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阳钢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阳钢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333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