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车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03024.0 | 申请日: | 2021-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2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 发明(设计)人: | 姜华;许国华;曹结松;童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67/12;H04L69/22;H04L9/32;G07C5/00;G07C5/08;G06F16/27;G06F21/60;G06F21/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李若兰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车 数据处理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行车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应用于自动驾驶技术领域。该方法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根据目标车辆的标识获取第一数据包头,所述第一数据包头中包含与所述目标车辆的第一行车数据关联的第一标识;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第二行车数据,所述第二行车数据为所述第一行车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根据所述第一标识,验证所述第二行车数据的完整性。该方案有助于保障目标车辆的原始行车数据的完整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车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驾驶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自动驾驶车辆的事故频发,对自动驾驶车辆的行车数据的监管要求日益迫切。目前,相关部门要求自动驾驶车辆或车企在获得用户授权后,将收集到的部分行车数据上报至监管中心,用于车辆的安全监管。然而,在自动驾驶车辆或车企或监管中心的相关存储设备中保存的原始行车数据可能会被篡改,无法保障原始行车数据的完整性,会给监管车辆带来困难。
因此,如何保障原始行车数据的完整性,仍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行车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有助于保障在不同存储设备中保存的原始行车数据的完整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车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第一通信装置,该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独立设备,也可以是设备中的芯片或部件,还可以是软件,可以部署在云端、或路侧设备、或远端服务器、或本地服务器等中,本申请实施例对该通信装置的产品形态以及部署方式不做限定。
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目标车辆的标识获取第一数据包头,所述第一数据包头中包含与所述目标车辆的第一行车数据关联的第一标识;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第二行车数据,所述第二行车数据为所述第一行车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根据所述第一标识,验证所述第二行车数据的完整性。
通过上述方法,第一通信装置可以作为防篡改节点,通过利用第一数据包头中包含的第一标识,验证待使用的第二行车数据的完整性(该第二行车数据可以保存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中),来保障在不同存储设备中保存的原始行车数据的完整性,并降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使用未授权篡改的非可信的行车数据对所述目标车辆实施监管的概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车辆的标识获取第一数据包头,包括:根据所述目标车辆的标识,从目标装置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包头,所述目标装置包括区块链节点。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数据防篡改功能的实施。所述第一数据包头可以存储在区块链的目标区块中,通过区块链节点装置,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可以从所述目标区块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包头。由于区块链的不可更改特性,一旦所述第一数据包头被存储到目标区块即不可更改,利用该不可更改的第一数据包头,有助于验证所述第二行车数据在传输或保存等过程中是否被未授权篡改。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第二行车数据,包括:从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载存储设备中获取所述第二行车数据;或者,从服务器获取所述第二行车数据。
通过上述方法,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可以从车载存储设备服务器等不同存储设备中获取所述第二行车数据来进行完整性验证。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行车数据也可以是保存在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数据,即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作为防篡改节点时,可以具有对自身已存储的行车数据或另外获取的行车数据进行完整性验证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目标文件和所述第二行车数据,生成第二标识;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标识,验证所述第二行车数据的完整性,包括:在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行车数据完整;或者,在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行车数据非完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30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