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01515.1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5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恒先;周之光;李亚南;田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2 | 分类号: | B60K1/02;B60K17/04;B60L1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唐述灿 |
地址: | 241006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驱动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汽车 | ||
1.一种动力驱动系统,用于双电动机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包括:
中间轴(10);
第一电动机(20),所述第一电动机(20)的输出轴与所述中间轴(10)同轴连接;
第一太阳齿轮(30),套设在所述中间轴(10)上,且与所述中间轴(10)同轴固定连接;
第一行星齿轮(40),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30)啮合;
第二电动机(50),具有筒状的输出轴,所述中间轴(10)穿过所述第二电动机(50),且所述中间轴(10)的中部位于所述第二电动机(50)的输出轴中,且所述第一电动机(20)的输出轴与第二电动机(50)的输出轴同轴;
第二太阳齿轮(60),所述第二太阳齿轮(60)与所述第二电动机(50)的输出轴同轴连接;
第二行星齿轮(70),与所述第二太阳齿轮(60)啮合,所述第二行星齿轮(70)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40)同轴固定连接;
供电组件(80),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动机(20)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动机(50)的输入端电连接;
行星架(90),所述第二行星齿轮(70)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40)均固定在所述行星架(90)上;
第一传动齿轮(100),与所述行星架(90)同轴固定连接;
输出主轴(110),所述输出主轴(1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00)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输出主轴(110)的另一端用于与车轮连接;
离合器(120),位于所述第一电动机(20)和所述第一太阳齿轮(30)之间,所述离合器(120)被配置为与所述中间轴(10)贴合或未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动机(50)包括:
电动机主体(501),具有齿圈;
第二传动齿轮(502),与所述电动机主体(501)的齿圈啮合;
套筒(503),穿过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02),且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02)同轴连接,所述套筒(503)为所述第二电动机(50)的输出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
第三传动齿轮(130),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00)啮合;
第四传动齿轮(140),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130)同轴固定连接;
变速差齿轮(150),与所述第四传动齿轮(140)啮合;
变速器(160),所述变速器(160)与所述输出主轴(110)连接,所述变速差齿轮(150)套设在所述变速器(16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80)包括:
电池(801),
两个逆变器(802),所述两个逆变器(802)分别与所述电池(801)连接,所述两个逆变器(802)中的一个逆变器与所述第一电动机(20)连接,所述两个逆变器(802)中的另一个逆变器与所述第二电动机(5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80)还包括:
两个电动机控制器(803),所述两个电动机控制器(803)分别与所述两个逆变器(802)一一对应连接。
6.一种动力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离合器的位置信号,并基于所述位置信号判断汽车的模式,所述汽车的模式包括单电动机模式和双电动机模式;
当判断所述汽车处于单电动机模式时,控制所述供电组件向所述第一电动机和所述第二电动机中的一个电动机传输电能;
当判断所述汽车处于双电动机模式时,控制所述供电组件分别向所述第一电动机和所述第二电动机传输电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151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纸箱类智能化装车机器人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间隙膨胀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