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症患者智能训练呼吸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99949.2 | 申请日: | 2021-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8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王懋;周好;王俊;彭科;陈庆才;王扬;陈军;稽富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B5/0205;A61B5/318;A61B5/1455;A61M16/16;A61M16/10 |
| 代理公司: | 南通毅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6 | 代理人: | 任毅 |
| 地址: | 215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症 患者 智能 训练 呼吸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症患者智能训练呼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医护人员向中控电脑输入患者情况,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患病情况、治疗情况信息,并设置呼吸训练评价标准;S2、通过患者身上佩戴的心电传感器实时获取患者心率,脉氧传感器实时获取患者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血压传感器获取高压、低压、脉搏;S3、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根据患者情况和时间,制定治疗吸氧条件,并自主控制氧气电磁阀调节氧气浓度,控制加热器调节氧气温度、控制雾化器调节氧气湿度,进一步锻炼患者的呼吸功能;该方法主要自主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人体生物钟、以及周围环境因素多方面进行对重症患者的呼吸锻炼,达到快速提高患者恢复健康的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症患者智能训练呼吸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大部分(昏迷)重症患者缺乏自主呼吸能力和意识,吸氧是维持其生命的主要方式之一,不同的医生给出的吸氧方式、吸氧量、吸氧条件有所不同,至此会导致患者的治疗疗效和预后恢复情况层次不齐。当普通鼻导管流量大于6ml/min时,未达到理想湿化的高冷流量气体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包括额窦的疼痛、鼻腔面膜干燥、出血。面罩吸氧会对病人造成闭塞感,输出流量太小可能会造成呼吸性酸中毒。此外,患者在每个生物钟的时间段(白天、饭后、晚上睡眠)和健康恢复不同情况所需的氧气摄入量会不同,而持续的高浓度氧摄入量,会导致患者呼吸功能减弱,而持续低浓度的氧摄入量,会产生血氧饱和度不足的情况。
目前吸氧设备基本都是手动调节流量、雾化、湿化等,而针对每个患者每个阶段不断手动调整吸氧条件又会大量消耗医疗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症患者智能训练呼吸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症患者智能训练呼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医护人员向中控电脑输入患者情况,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患病情况、治疗情况信息,并设置呼吸训练评价标准;
S2、通过患者身上佩戴的心电传感器实时获取患者心率,脉氧传感器实时获取患者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血压传感器获取高压、低压、脉搏,温湿度传感器获取实时环境温度、湿度;
S3、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根据患者情况和时间,制定治疗吸氧条件,并自主控制氧气电磁阀调节氧气浓度,控制加热器调节氧气温度、控制雾化器调节氧气湿度,例如在白天调节较高浓度、高湿度,晚上调节低浓度、低湿度,进一步锻炼患者的呼吸功能。
优选的,在S1中,呼吸训练评价标准包括呼吸频率变化范围±20%,呼吸频率40次/分,SPO290%且持续时间5分钟,血压高压120,低压90等条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根据患者情况和时间,制定治疗吸氧条件,并自主控制氧气电磁阀调节氧气浓度,控制加热器调节氧气温度、控制雾化器调节氧气湿度,例如在白天调节较高浓度、高湿度,晚上调节低浓度、低湿度,进一步锻炼患者的呼吸功能,不会让高冷流量气体会给患者带来不适,防止面罩吸氧会对病人造成闭塞感,杜绝输出流量太小可能会造成呼吸性酸中毒,根据患者在每个生物钟的时间段和健康恢复不同情况设置所需的氧气摄入量,不会产生血氧饱和度不足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中控电脑包含自主学习算法,并每次记录所调节的参数和传感器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99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