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撞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6125.X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9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罗昌杰;于文泽;张一帆;黄科;周君;刘国栋;崔昕龙;刘红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乾行达汽车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19/22;E01F15/00;E01F15/14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周伟锋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装置 | ||
1. 一种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一对第一壳壁和一对第二壳壁,一对所述第一壳壁相对间隔设置,一对所述第二壳壁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壳壁与所述第二壳壁交替连接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壳壁的刚度小于所述第一壳壁的刚度;以及
第一吸能组件,容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吸能组件的吸能强度整体一致,或所述第一吸能组件的吸能强度的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或减小;
所述第一壳壁的横截面呈孔格状,所述第一壳壁包括第一波纹板和第二波纹板,所述第一波纹板和所述第二波纹板在垂直方向上层叠设置,并共同形成至少一个孔格单元;所述孔格单元内设置有第一加强件,所述垂直方向是指与所述第一壳壁垂直的方向;
所述第一壳壁包括n个波纹板和n-1个第一衔接板,所述第二壳壁包括n个盖板和n-1个第二衔接板,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所述波纹板与所述盖板交替连接,所述第一衔接板与所述第二衔接板交替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波纹板通过所述第一衔接板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盖板通过所述第二衔接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壁上设有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用于增大所述第一壳壁的局部的刚度。
3.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包括:
若干个吸能管,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壳壁的方向并排设置,所述吸能管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壳壁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吸能管的吸能强度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或减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管包括:
m个管体,依照吸能强度的变化方向依次排列,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所述第一吸能组件还包括:
m-1个隔板,所述隔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壳壁和所述第二壳壁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管体通过所述隔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管壁上开设有诱导孔,和/或吸能强度较大的管体的管壁厚度大于吸能强度较小的管体的管壁厚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组件还包括:
第二加强件,设于所述管体内,用于增大所述吸能管的局部的刚度。
7. 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包括:
m个第一吸能块,沿所述第一壳壁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m个所述第一吸能块的吸能强度逐渐增大或减小;以及
m-1个隔板,所述隔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壳壁和所述第二壳壁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吸能块通过所述隔板连接。
8. 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吸能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壳壁和所述第二壳壁上,并封盖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以及
转接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壳壁和所述第二壳壁上,并封盖所述容纳空间的另一个开口,用于与承载主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乾行达汽车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乾行达汽车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612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