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受电弓的碳滑板智能修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5080.4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3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恺;谭乐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机械学校) |
主分类号: | B23K26/00 | 分类号: | B23K26/00;B23K26/70;B23K26/03;B60L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尉保芳 |
地址: | 5104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受电弓 滑板 智能 修复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受电弓的碳滑板智能修复系统,包括控制主机、两台机器人手臂、修复台面和图像采集装置,两台机器人手臂分别设置于修复台面周边,修复台面上设有用于夹装碳滑板的夹具组件,图像采集装置置于修复台面的上方,其中一台机器人手臂上设有激光扫描修复器,另外一台机器人手臂上设有激光探伤扫描器和三维扫描组件,控制主机分别与两台机器人手臂、图像采集装置、激光扫描修复器、激光探伤扫描器和三维扫描组件线路连接。优点:利用图像采集和激光扫描对碳滑板空间定位,并且根据扫描探伤的结果匹配合适修复方案,实现智能化的高效修复,不仅提高车辆检修效率,降低车辆维保成本,还间接提升企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受电弓碳滑板修复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受电弓的碳滑板智能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受电弓碳滑板修复装置通常是依靠人工判定碳滑板的状态,再制定相应的修复工艺对其进行修复,虽然申请号201810756314.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受电弓碳滑板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能够解决部分受电弓修复问题,但仍然需要人工决定修复方案,机器无法实现自主制定修复工艺,缺乏智能化,效率低下,且修复手段仅有打磨一种,实际作业中无法对裂纹、表面凹陷等问题进行修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受电弓的碳滑板智能修复系统,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受电弓的碳滑板智能修复系统,包括控制主机、两台机器人手臂、修复台面和图像采集装置,两台上述机器人手臂分别设置于上述修复台面周边,上述修复台面上设有用于夹装碳滑板的夹具组件,上述图像采集装置置于上述修复台面的上方,其中一台上述机器人手臂上设有激光扫描修复器,另外一台上述机器人手臂上设有激光探伤扫描器和三维扫描组件,上述控制主机分别与两台上述机器人手臂、图像采集装置、激光扫描修复器、激光探伤扫描器和三维扫描组件线路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上述图像采集装置为结构光相机,其通过支架安装于上述修复台面的中间区域的上方。
进一步,上述支架包括安装架体和伸缩支撑杆,上述伸缩支撑杆竖直安装于上述修复台面的一侧中部,上述安装架体装配于上述伸缩支撑杆的上端,并位于上述修复台面中部区域的上方,上述图像采集装置装于上述安装架体上。
进一步,上述伸缩支撑杆为电动伸缩推杆,其与上述控制主机线路连接。
进一步,其中一台上述机器人手臂上还设有与上述控制主机线路连接的激光切割头。
进一步,其中一台上述机器人手臂上还设有用于在激光扫描修复及切割过程中吸收残渣碎屑或粉尘的吸尘罩,上述吸尘罩通过负压管路连接吸尘设备。
进一步,所述激光探伤扫描器为矩阵激光扫描器。
进一步,上述修复台面上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夹紧碳滑板两端的夹具,两个上述夹具共同构成上述夹具组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图像采集和激光扫描对碳滑板空间定位,并且根据扫描探伤的结果匹配合适修复方案,实现智能化的高效修复,不仅提高车辆检修效率,降低车辆维保成本,还间接提升企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受电弓的碳滑板智能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机器人手臂;3、修复台面;4、图像采集装置;5、支架;6、夹具;7、吸尘设备;51、安装架体;52、伸缩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机械学校),未经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机械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50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