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土壤镉污染生物修复效果的间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3364.X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08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于放;范春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2013 吉林省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土壤 污染 生物 修复 效果 间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土壤镉(Cd)污染生物修复效果的间作方法,属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采用对角线间作的方式在Cd污染土壤中播种菠菜与小白菜种子,每组4穴,对角线两穴种植同种植物,然后进行水肥管理,出苗2至3片叶时进行间苗,每穴留苗1株,即每组共留苗4株,菠菜与小白菜各两株,株距10‑15cm。正常进行水肥管理,生长40‑50天后进行拔除,收获的可食部分仍处于安全食用水平(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2),可正常食用。本间作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土壤Cd污染的修复效果,且具有投资少、操作方便等优点,且能够兼顾土壤Cd污染修复和蔬菜生产,有着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土壤镉污染生物修复效果的间作方法,适用于Cd污染土壤的修复,兼顾土壤Cd污染修复和蔬菜生产,有着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背景技术
重金属(Heavy Metals)是具有毒性、不可生物降解、易在土壤介质中富集的一类无机环境激素。人类活动的长期干扰是导致土壤重金属富集的主要原因,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指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特别是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点位超标率高达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重金属Cd污染问题尤为突出。Cd具有较强的毒性,低浓度就能够对植物和人体产生危害,土壤Cd污染不仅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还能抑制农作物根系生长和光合作用,致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更为严重的是重金属Cd可通过食物链迁移到动物或人体内,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是利用植物来转移、富集或转化环境污染物使其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无害,近些年令公众广泛认可的一项成本低、高效、生态友好型的新型原位污染修复技术,在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有着显著优势。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干扰不断加强,土壤Cd含量持续增加,为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满足人口增加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迫切需要兼顾有土壤Cd污染修复和蔬菜生产能力的土壤生物修复方法,以中和/修复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壤Cd污染问题。基于以上情况,本发明提出一种提高土壤镉污染生物修复效果的间作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土壤Cd污染的修复效果,且具有投资少、操作方便等优点,且能够兼顾土壤Cd污染修复和蔬菜生产,有着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土壤镉污染生物修复效果的间作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蔬菜间作对土壤Cd污染进行修复,同时保持蔬菜安全生产能力。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土壤镉污染生物修复效果的间作方法,采用对角线间作方法在Cd污染土壤中分别种植不同种叶菜,生长40-50天后进行拔除,兼顾土壤Cd污染修复和蔬菜生产。
上述的一种提高土壤镉污染生物修复效果的间作方法,所述的重金属为Cd。
上述的一种提高土壤镉污染生物修复效果的间作方法,所述的Cd污染土壤Cd含量≤
4.9mg/kg。
上述的一种提高土壤镉污染生物修复效果的间作方法,所述的对角线间作方法为同种蔬菜种植在对角线位置,两种蔬菜交叉种植,四棵植物为一组,组间与组内的相邻植株距离均为10-15cm。
上述的一种提高土壤镉污染生物修复效果的间作方法,所述的不同种蔬菜分别为菠菜和小白菜。
上述的一种提高土壤镉污染生物修复效果的间作方法,所述的拔除后的蔬菜可安全食用(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2)。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基于以下原理:
(1)重金属Cd是一类具有毒性,无法被生物降解,能够在土壤介质中富集,并通过食物链不断在生物体内富集,进而威胁人体健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华大学,未经北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33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