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重载复杂结构件的自动翻转对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0791.2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4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岳义;刘国兴;韦宝琛;崔国华;李亚晶;陶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B25H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智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3 | 代理人: | 姜晓艳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重载 复杂 结构件 自动 翻转 对接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运动控制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重载复杂结构件的自动翻转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RGV小车,在所述RGV小车上设置有框式平台,所述框式平台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杆驱动机构与RGV小车相连,其后端通过第二连杆驱动机构与RGV小车相连,所述第一连杆驱动机构和第二连杆驱动机构配合运动,共同带动框式平台做从水平至竖直或者从竖直至水平的自动翻转运动,所述框式平台用于装载重载复杂结构件。采用本发明的自动翻转对接装置,在进行重载复杂结构件装配时,无需多人力配合翻转,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动控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重载复杂结构件的自动翻转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程应用中翻转装置的使用非常广泛,尤其对于大型设备构件或组件的安装、移动等都需要将设备进行大范围的翻转,实现由竖直姿态翻转到水平姿态或者由水平姿态翻转至竖直姿态,例如在航空航天中的重载大型复杂结构件,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将发动机放置于水平姿态,与水平放置的火箭筒段进行对接装配,但是由于其体型大,质量大,目前主要是依靠人工翻转,在翻转过程中全程需要行车配合、目测观察、口令指挥,存在翻转效率低和登高作业等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及翻转过程大型设备构件或组件能够保持稳定,提高工作效率,需要一种稳定性好且承载能力强的翻转装置来代替人工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重载复杂结构件的自动翻转对接装置,解决了现有重载复杂结构件的装配主要依靠人工翻转,存在翻转效率低和登高作业等问题。
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重载复杂结构件的自动翻转对接装置,包括RGV小车,在所述RGV小车上设置有框式平台,所述框式平台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杆驱动机构与RGV小车相连,其后端通过第二连杆驱动机构与RGV小车相连,所述第一连杆驱动机构和第二连杆驱动机构配合运动,共同带动框式平台做从水平姿态至竖直姿态或者从竖直姿态至水平姿态的自动翻转运动,所述框式平台用于装载重载复杂结构件。
众所周知,连杆机构是机械的组成部分中的一类,是一种常见的传动机构,指由若干(两个以上)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用低副(转动副或移动副)联接组成的机构,其低副是面接触,耐磨损;加上转动副和移动副的接触表面是圆柱面和平面,制造简便,易于获得较高的制造精度。因此,我们借助连杆机构构建自动翻转对接装置,可以最简单可靠的机械结构完成对框式平台的翻转运动,实用性强,便于推广。
为了提高框式平台运动的稳定性,所述第一连杆驱动机构和第二连杆驱动机构均采用左右对称式结构,对称地布置在框式平台上,其中第一连杆驱动机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滚珠丝杠,所述第一滚珠丝杠的第一丝杆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其第一滑块通过双三连杆机构与框式平台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可以采用电机加齿轮式的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一滚珠丝杠的第一丝杆转动,进而将第一丝杆的转动转换为第一滑块的直线运动,带动与第一滑块连接的双三连杆机构联动,从而带动框式平台前端的一个侧面从水平姿态至竖直姿态或者从竖直姿态至水平姿态的自动翻转运动;
所述第二连杆驱动机构包括沿水平方向、且平行设置在RGV小车上的两个第二滚珠丝杠,两个所述第二滚珠丝杠的第二丝杆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其第二滑块通过转动副与框式平台的后端转动连接,所述框式平台后端的中部通过平行的两个支撑连杆与RGV小车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同样可以采用电机加齿轮式的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二滚珠丝杠的第二丝杆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二滑块相连的框式平台的后端沿第二丝杆来回运动,从而带动框式平台后端的一个侧面从水平姿态至竖直姿态或者从竖直姿态至水平姿态的自动翻转运动。这样,在第一滑块沿第一丝杆向上运动时,双三连杆机构做伸展运动,此时第二滑块沿第二丝杆向前运动,推动框式平台从竖直姿态向水平姿态的自动翻转运动,而在第一滑块沿第一丝杆向下运动时,双三连杆机构做收缩运动,此时第二滑块沿第二丝杆向后运动,推动框式平台从竖直姿态向水平姿态的自动翻转运动,即可以采用这种冗余驱动方式,提高系统的承载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07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