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人IFNAR1单克隆抗体浓缩溶液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790532.X 申请日: 2021-07-13
公开(公告)号: CN113527490B 公开(公告)日: 2022-03-01
发明(设计)人: 薛刚;朱华杰;王云霞;黄文俊;戴长松;李帅;张秋月;吴亦亮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荃信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K16/28 分类号: C07K16/28;C07K1/34
代理公司: 北京唐颂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5 代理人: 刘伟;任玮静
地址: 225300 江苏省泰***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ifnar1 单克隆抗体 浓缩 溶液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抗人IFNAR1单克隆抗体浓缩溶液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第一超滤浓缩:在流速为120‑300L/m2·h和跨膜压差(TMP)为0.6‑1.5bar的条件下将含有抗人干扰素α受体1(IFNAR1)单克隆抗体的溶液浓缩至蛋白质浓度为20‑60mg/ml,得到浓缩样品;超滤置换:采用置换缓冲液置换浓缩样品,当置换缓冲液的使用量为浓缩样品重量的6‑10倍时得到超滤置换溶液;第二超滤浓缩:将超滤置换溶液和碱性氨基酸母液混匀使得氨基酸的浓度为100‑150mM,进行超滤浓缩后得到蛋白质浓度为100‑200mg/ml的浓缩溶液。所述的制备方法能够降低高浓度抗体药液的粘度并提高稳定性,方法简单易行,能够进行放大生产,可以保证样品的高纯度并获得较高的回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人IFNAR1单克隆抗体浓缩溶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制剂市场作为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拥有众多的研发管线,同时为患者带来更多创新疗法,针对一些传统化药较难治疗的疾病,生物制剂靶向药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为了降低生物制剂的临床使用成本,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生物制剂剂型逐渐由冻干剂型向水针剂型转变,由静脉给药方式向皮下注射剂型转变。由于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的给药剂量通常在100mg~600mg范围,而皮下注射药液体积一般限制在2ml以下,在所述情况下,必须制备高度浓缩的蛋白制剂,通常蛋白含量可达到100mg/ml或者更大的浓度。

高浓度的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给生产工艺的可制造、工艺放大、及最终的患者施用带来了许多挑战。最主要的一个挑战是超高的粘度,由于单克隆抗体的生物高分子特性,以及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如疏水、电荷作用等)在高浓度条件时增强,倾向于形成高粘性溶液。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形成凝胶状物质,这对超滤膜和超滤设备本身带来不小的挑战,比如最终浓缩时压差的急速上升导致的切向流速减小,浓差极化逐渐失控,直至出现蛋白沉淀将膜堵塞的现象,如此必然会造成回收率降低或工艺失败。另一方面,即使通过改进设备或膜包类型获得最终的高浓度蛋白溶液,也难以将其投入到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因为皮下给药时需要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吸取或者采用预充针的最终包装形式,而过高的粘度将导致装药注射器的滑动性能降低,从而无法手动推注入皮下。超滤浓缩高浓度单克隆抗体药液的另一个难题是在高度浓缩时蛋白样品容易聚集形成可溶性聚体,进一步会聚集形成蛋白沉淀。

因此,针对高浓度的抗人IFNAR1单克隆抗体皮下注射剂的制备,需要开发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超滤浓缩液的粘度、减少单克隆抗体聚集并提高其稳定性的超滤浓缩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人干扰素α受体1(IFNAR1)单克隆抗体浓缩溶液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通过超滤浓缩制备包含抗人IFNAR1单克隆抗体的超滤浓缩液体,并能够有效降低超滤浓缩液的粘度、减少抗人IFNAR1单克隆抗体聚集并提高其稳定性。

抗人干扰素α受体1(IFNAR1)单克隆抗体(QX006N)为自主研发的靶向人I型干扰素素α/β受体1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阻断包括IFNα、IFNβ和IFN-ω在内的所有I型干扰素的活性,拟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拟采用静脉或皮下注射方式给药。目前国内外尚未有上市的靶向人干扰素α/β受体1(IFNAR1)单克隆抗体药物,阿斯利康开发的Anifrolumab进度最快,目前正在进行3期临床研究,其制剂规格为150mg/1ml,拟给药方式为静脉或皮下注射。体外药效学研究表明QX006N生物学活性与Anifrolumab相当。该新的抗人I型干扰素素α/β受体1单克隆抗体制备成皮下注射液,则该皮下注射液中的蛋白含量要高达100~150mg/mL。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1.一种抗人干扰素α受体1(IFNAR1)单克隆抗体浓缩溶液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荃信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荃信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05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